本故事纯属虚构,希望大家理性阅读!!
退完婚的第二天,我按照桂花婶子给我的地址,去见她给我说的那个人。
到了以后,我发现桂花婶子说的这个人很好找,因为桂花婶子说过此人高高壮壮的,又很白净。我一眼就看到了,然后我默默地观察起来。
没过多久对方也发现了我,他发现我在打量他,有点不好意思,走过来后说:“雪梅同志,你好,我叫于成东。”
我被他官方的打招呼方式逗笑了,也回了他一句:“你好,于同志。”
然后我们两个人各自笑了起来。
笑过以后,彼此都放松了下来。于成东提议在小公园随便走走。
说心里话,昨天才见识过前未婚夫一家的奇葩行为后,我对于成东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当然仅限于表面看到的。至于人品问题表面可看不出来,暂且不发表我的看法。
我只是有点好奇,桂花婶子说他三年前就见过我,对此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于是我便直接问他:“于同志,桂花婶子说你早就见过我,是真的吗?可是我对你一点印象也没有。”
于成东不自然的挠了挠头说“雪梅同志,当然是真的。我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时,你梳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辫子上还绑着红头绳。头绳随着辫子来回摆动,我感觉特别好看。那天你还穿着碎花裙,与别人一起说说笑笑的从我旁边走过。当时我就想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家的姑娘?但当街问你,我又没有那个勇气,也怕别人说闲话。”
“后来再次遇到,我就偷偷问一起长大的发小,有没有认识你的?还真让我问到了,那时我才知道你叫陈雪梅。只是不知道你订婚订那么早,我也就没再进一步打听,直到你后来下乡。”
听完于成东的话,我没想到他还能记得这么清楚,不自觉的捋了一下刚到肩膀的头发。哎,听他说完,我还挺怀念的。
然后我夸赞道:“你记性还真好。你说的这些我自己都记不清了。至于你说的订婚,那时我上高中,高考已经取消,文化高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因此高中也就变得没那么重要。我父亲呢跟他父亲比较熟,他父亲就趁着没下乡前提了这事,我父亲也没想那么多,两家也没有公开举行仪式,就口头约定,交换了一下信物,就算成了。不成想后来有了变故。剩下的事想来你也知道了。”
“这么扫兴的事不说了。话说你给我的感觉倒是和桂花婶子说得不一样。”
于成东来了兴趣问:“那桂花婶子怎么说我的?”
“说你个子高高的,壮壮的,人老实。不过我瞧着有一点不一样。”我回答道。
“哪不一样?”于成东好奇地问。
我接着回答:“你不像个工人,有点像个读书人。”
“哈哈”于成东听了以后忍不住笑出了声,对上我不明所以的眼神,解释道:“我从小就不爱读书,因此没少被父亲揍。你还是第一个说我是读书人,所以我感觉还挺稀奇。”
我听他说小时候因不好好读书挨揍,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那我一定是被你的外表迷惑了,你这不说话时斯斯文文的,看着确实像有文化的人。”
于成东被我说的有点不好意思,我看他的耳朵都有点红了。
其实我不是硬夸他,他确实跟我以前见过的钢铁厂工人不同,他应该算最白净的,今天应该特意打扮过,显得更像文化人了。
只见于成东不自在的摸了摸头说:“我爸要是知道有姑娘这么夸我,不知道得乐成什么样?”
我笑了笑打趣道:“听你这么说,我感觉伯父应该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这样的家庭氛围挺好的。”
只见于成东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嗯,你说的对,我爸妈人都很好,也很开明。我姐也不错,他们对我的感情不干涉。我爸妈曾经说过,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不容易,要学会珍惜,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于成东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于是我看了看周围,便对于成东说:“要不,今天先到这,我母亲和桂花婶子还在家等着。下次有机会再说。”
于成东看了眼手腕上的表,说:“好,我送你到路口吧。”
说完,就要去推自行车,我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很近,我自己可以。你也快走吧。”说完我转身快速离去,到路口时我偷偷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于成东还站在那里,正好与他的眼神对上。我的心怦怦直跳,跑的更快了,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
回到家后,果不其然,母亲和桂花婶子还在喝着茶等着。我一出现,她俩就连忙站起来,不等我坐下就开始问:“快点说一说,人怎么样?”
我拿起杯子,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这才说道:“才见一面,了解的也不多,具体没法说,就第一印象还不错。”
桂花婶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一种我懂的表情,我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感觉桂花婶子有点吓人。
桂花婶子拍拍我肩膀,说:“既然你回来了,那我就回去了。”然后就出了我家的门,仔细一听,还能隐隐约约听到桂花婶子哼的小曲。
桂花婶子一走,我就毫无形象的瘫在了椅子上。母亲关门回来,踢了踢我伸长的腿,又点了点我的头说:“姑娘家家的,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
我拉了拉母亲的手,撒娇的说道:“这不是没外人嘛?放松一下。真累啊!”
母亲拍开我的手,问:“你给我说实话,你见这个小于到底怎么样?好好说,别给我打马虎眼。”
我低着头抠着手指头,小声的说:“还不错,挺能聊的来。其他的现在也没法说。再说也不知道人家怎么想的。虽说以前他就见过我,但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看看再说吧”
母亲听完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也好,这次谨慎些,多了解了解再说。不着急。”
唉,到了晚上,我果然又失眠了。到了后半夜才睡着。
相亲一事暂时告一段落,我开始把心放在工作上。由于返城的知青人数多,国营企业招工名额有限,父母还不到退休年龄,我不能“顶职”。
不过此时政策已经逐步放开,允许主动争取机会。于是吃完饭我就到街道办事处申请,看能不能安排个工作。
与此同时,父母也托人打听招工信息,又找了找关系好的熟人,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我的工作有了着落。虽说是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但后期表现合格可以转为正式集体职工。
我第一天上班时,我又见到了于成东。他好像专门在我家附近的路口等我。只为说一句:“听说你今天上班,加油!”都没等我说话,就骑着自行车走了。
说实话,我心情很不错。还没到上班的地方,我就已经干劲十足了。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虽然只是简单的培训一下,但我仍然感觉很充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是个好的开头。
一晃过去了好几个月,我也顺利的通过了转正。在这期间,我和于成东也确定了关系,准备月底订婚。用于成东的话说就是他得抓点紧,把对象这个身份坐实了。
于成东说这几年他的工资除去给家里的,大部分工资都攒下来了。这段时间他们家把“四大件”准备的也差不多了,就等着月底的到来。
很快到了月底,按照当地习俗,请了桂花婶子作为见证人,毕竟当初是桂花婶子给牵的线,才促成了我们俩的婚事。
有了仪式,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订婚,心里有了踏实感。
因为于成东过完年就二十五了,他和他父母都想早点领证摆酒席。于是就和我父母商量婚期,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怎么说的,反正我父母挺满意的。
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又捡起了高中课本。距离下次高考还有很长时间。但我对自己的水平有清晰的认知,还是早点准备吧,不求什么宝塔尖,附近的能考上一个就行。我本来想拉着于成东一起学的,还能讨论讨论。奈何他是真不想考了,不过他倒是经常给我加油打气。
很快到了1979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父母挑了个好日子,我和于成东领了证。领完证,我有些发懵,等出了婚姻登记处,看着那一张薄薄的纸,眼睛突然有些发涩。我看着于成东,有点想哭,总感觉不是那么真实。我自己问自己,这就算嫁人了吗?
于成东还以为我后悔了,吓得他脸色都差点变了。我看着他的样子,又笑了。看着纸上那两个挨得那么近的名字,心里感触很深。从今天开始,我将步入一种新的生活。
在于成东分房之前,我们先和他父母一起住。接触以后,我发现当初于成东说的是真的,他父母人真的很好。既不过于热情又不过于冷漠,保持在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上。让我在婚后很快就适应了和公婆一起住的生活习惯。
后来我工作的单位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时距离高考还有四个月。于成东建议我先不找工作,趁这个时间,在家好好学习。他给我做后盾,等考完再说。
于是失业后,我便专心在家学习。压力倍增的同时,也有了无限的动力。于成东每天都会鼓励我,公婆在家为了我能好好学习,尽量不发出特别大的声音。为此我心里十分感动。
时间不等人,时间也不会辜负努力的每一个人。
高考那天,于成东载着我去的考场。
要说人生中有多少难忘的记忆?这应该能算上一件。我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一次走出考场的心情。身边都是欢呼声,让人听了也忍不住跟着一起欢呼。
走出大门,我一眼就看到了于成东,拿着个水壶站在那里,我飞快的跑过去。于成东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回到家后,我不管不顾好好的睡了一觉。睡醒后,公婆还给我做了一大桌子菜,庆祝我考试结束。
剩下的就只能等待。毕竟志愿在高考前就已经填完。我填的本地师范专科学校,因为于成东在此之前帮我托人问过,师范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录取分数线较低,竞争力相对较小。
当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给送到家时,我忍不住哭了起来。经历过艰苦的岁月,体会过生活的不易,还有当初的退婚风波,我心里其实一直堵着一口气,现在终于消散了。
因为是师范专科学校,所以学制为两年。
两年过去后,我毕业了,于成东也到了可以分房子的时候。要孩子也提上了日程,一切都往好的地方发展。
时光匆匆而过,不仅我的工作稳定,于成东还升了职。我们的孩子也出生了,生活越来幸福。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时常感慨,并且不止一次的对于成东说:“我最幸运的事就是能够遇到你,嫁给你。感谢你当初对我的喜欢。”
而于成东则是满脸笑容地说:“这就是咱俩的缘分,冥冥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