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2025年03月17日04:32:04 情感 1220

"小韩,这布包里存的可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啊,你拿着,别辜负了我的心意。"赵大娘颤抖的手将那个灰色的旧布包塞进我手里,眼神里满是不舍与嘱托。

冬日的暖阳透过医院泛黄的窗户洒在她皱纹密布的脸上,让那张饱经沧桑的脸看起来格外安详。

那是一九八五年冬天,北风呼啸的日子,寒气钻进棉衣的缝隙,连呼出的气都是白的。

我叫韩志明,二十六岁,在县城纺织厂当工人,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装线、修机器、记数据。

记得那时候改革开放才几年光景,毛主席去世没多久,人们的日子还是紧紧巴巴的,家家户户都在为肚子发愁。

我住的是单位分的大杂院里的一间平房,十多平米的小屋,红砖灰瓦,墙面斑驳,屋里连个暖气都没有,冬天睡觉得盖两床棉被还得穿着秋裤。

院子里住了七八户人家,大家关系处得不咸不淡,平时见了打个招呼,有事也能搭把手,但也就这样了。

只有赵大娘,是我来到这个院子后,对我格外照顾的人。

赵大娘是我的邻居,六十出头的年纪,孤身一人住在隔壁的平房里。

她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膝下无儿无女,身边冷冷清清的,只有一只花猫陪着她。

当年我下乡插队回城后,就被分到这个大杂院,跟赵大娘做了邻居。

她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板裹在深蓝色的棉袄里显得更加单薄,一头花白的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脸上虽然布满皱纹,但总挂着慈祥的笑。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她靠做些针线活养活自己,给人家缝缝补补、做做鞋垫子,手艺精湛,方圆十里都有人请她做活计。

刚搬来那会儿,我对这位老邻居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那时候我刚从农村回城不久,正是满腔热血想在城里闯出一番天地的时候,哪有心思跟一个老太太套近乎?

可赵大娘却把我当亲人看待,对我嘘寒问暖的,让我这个孤身一人在外的小伙子感受到了一丝家的温暖。

记得有一回,我加班到半夜回家,饿得肚子咕咕叫,又累得不行,正发愁呢,赵大娘敲门送来一碗热腾腾的馒头稀饭

"小韩啊,我看你屋里灯亮这么晚,肯定饿了吧?尝尝大娘的手艺。"她笑着说,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像是一朵绽开的菊花。

"大娘,这咋好意思啊,您自个儿都不富裕,还惦记着我。"我不好意思地接过碗,心里却是暖烘烘的。

"嗨,又不是外人,咱们是邻居嘛!吃了赶紧睡,明儿还上班呢。"说完她就转身离开了,步子虽慢却很坚定。

屋外寒风呼啸,可我的心却被这碗简单的馒头稀饭给暖化了。

那馒头软软的,稀饭熬得黏稠,里面还有几粒红枣,吃在嘴里暖到了心里,那是我很久没有体会过的家的味道。

从那以后,我就跟赵大娘亲近起来,常去她家坐坐,听她讲过去的事情。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她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照片,有她年轻时候的,也有她和丈夫的合影,看得出来曾经也是个美人。

每到周末,她总爱叫我去她家吃饭,饭菜虽然简单,不过是白菜豆腐、萝卜咸菜之类的家常便饭,却格外香。

"看着你吃得香,大娘心里就高兴。"她总是这么说,眼里满是慈爱。

我有时候会帮她劈柴、挑水,干些力气活,她则会偷偷给我塞些自己做的鞋垫、手套等小物件。

"你一个年轻小伙子,得照顾好自己,找个好姑娘成家立业。"她常这样叮嘱我,语气里满是关切。

单位里的同事刘建国见我总往赵大娘家跑,不屑地撇撇嘴:"韩志明,你小子是不是傻?天天陪个老太太聊天,有这功夫还不如多学点技术,多攒点钱娶媳妇。"

我只是笑笑:"人家对我好,我不能不懂感恩是不?"

"哎呦喂,她不就是给你送过几回饭吗?至于这么上心?谁知道她是不是想让你给她养老呢!"刘建国意味深长地说。

我听了这话心里直不是滋味,心想这人怎么这么势利眼?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一转眼到了八三年夏天,那年大旱,热得人直喘气。

那天我下班回家,远远地看见赵大娘家门半开着,却不见人影。

平时这个点她应该在院子里乘凉才对,我喊了几声没回应,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推门进去,看见赵大娘蜷缩在地上,脸色蜡黄,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淌。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大娘!您这是咋了?"我一把将她扶起来,心疼得不行。

"没事儿,就是腰疼,站不起来了,可能是昨天洗衣服扭着了。"她勉强笑了笑,额头却冒着冷汗,一看就是强忍着痛。

我二话不说,背起赵大娘就往医院跑。

那会儿路上没多少车,公交车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我一口气背着她走了两里多地,汗水湿透了衬衣,后背都粘糊糊的。

赵大娘一路上不停地说:"小韩,放我下来,我能走,别累坏了。"

我咬牙说:"大娘,您别说话,省点力气,很快就到了。"

终于到了县医院,医生给赵大娘检查后说是风湿病犯了,开了些消炎药和止痛片,嘱咐她多休息,别干重活。

我把赵大娘背回家,帮她收拾屋子,煮了点稀饭,还切了些咸菜

"小韩,你忙你的去吧,大娘没事,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她靠在床头,眼中含着泪,似乎是感动,又似乎是心疼我。

"大娘,您帮了我那么多,我咋能不管您呢?您就安心养病,我来照顾您。"我给她倒了杯热水,放在床头柜上,心里想着这老人家真是硬气,这么疼还不肯服软。

从那以后,我每天下班都要去赵大娘家看看,帮她煮饭、洗衣、打扫。

单位里有人说闲话,背地里指指点点的:"韩志明,那老太太又不是你亲戚,你整天围着她转啥?是不是看上她家那间房子了?"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是不是没人理你啊?要我说,你这是浪费青春。"

我笑笑没吱声,心想人世间的情分,哪是外人能懂的?

对我来说,赵大娘就像是我在城里的亲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

八五年初的一天,赵大娘突然高烧不退,我连忙把她送到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皱着眉头告诉我:"病人的情况不太好,是肝硬化晚期,再加上年纪大了,恐怕..."

我心里"咯噔"一下,一下子慌了:"大夫,您得救救她啊!能不能转大医院?"

医生摇摇头:"现在转院意义不大,能做的就是保守治疗,减轻痛苦。"

我请了假,日夜守在医院里,那时的县医院条件差,走廊里挤满了人,排队打针吃药得等好几个小时。

病房里挤着六七个病人,空气里弥漫着药水和消毒水的味道,让人透不过气来。

赵大娘不想麻烦我,总是虚弱地说:"回去上班吧,耽误你工作不好,大娘一个人死活没关系。"

"您少说这丧气话,"我拍拍她的手,心疼地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脸,"咱俩谁跟谁啊?您对我好,我不能不管您啊。"

一个月过去了,赵大娘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脸色发黄,眼睛却依然有神。

厂里来人催我回去上班,说再不回去就要开除我。

我犹豫了,毕竟那是我的饭碗,可看着病床上的赵大娘,我又狠不下心来离开。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最后我还是选择留下来,哪怕丢了工作也认了。

一天晚上,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睡着了,只有昏黄的走廊灯透过门缝照进来。

赵大娘突然拉住我的手,声音很轻:"小韩,大娘有心里话要跟你说。"

"您说,我听着呢。"我握住她的手,那手干瘦如柴,却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大娘年轻时啊,也生过一个孩子,是个男娃,长得可俊了,眼睛大大的,跟你有点像。"她的眼中泛起泪光,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我心头一震,从没听她提起过这事。

"可那是五八年,大饥荒的时候,家里揭不开锅。我家男人在外面干活,饿晕在地里,等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咽气了。"她的声音哽咽起来,"我没奶水喂孩子,眼睁睁看着他饿死在怀里......才三个月大啊,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

我第一次知道赵大娘心里藏着这么大的痛,握着她的手,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

原来她的一生竟然这么苦。

"你别哭,"她用枯瘦的手指擦去我脸上的泪,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什么珍贵的东西,"大娘这辈子就你对我好,看着你,就像看着我那没长大的孩子。你知道吗,你刚搬来那会儿,我一眼就看出你跟我那没福气的孩子长得像。"

我鼻子一酸,心里更加愧疚自己曾经的冷淡。

"大娘,我保证,我会照顾您到最后,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握紧她的手,像是在给自己信心。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赵大娘微微一笑:"傻孩子,大娘活这么大岁数,啥没见过,哪能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我这把老骨头,撑不了多久了。"

又过了半个月,赵大娘的情况越来越差,几乎不怎么进食,只靠输液维持。

医生告诉我做好心理准备,我却不肯接受这个现实,整天眼睛红红的,守在病床前。

那晚上,外面下着小雨,滴滴答答打在窗户上,像是老天也在为赵大娘哭泣。

她忽然清醒过来,眼睛明亮得不像个病人,挣扎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个灰布包,颤抖着递给我。

"小韩,这布包里存的可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啊,你拿着,别辜负了我的心意。"她的声音虚弱却坚定。

我不敢接:"大娘,您别这么说,您会好起来的,这东西您留着等出院了再用吧。"

"傻孩子,人总有一死,大娘活够了,没啥遗憾了。"她硬把布包塞到我手里,眼神里带着恳求,"答应我,别打开看,等我走了再看。这是我这辈子唯一能给你的东西了。"

我点点头,泪如雨下,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住了。

她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慢慢闭上了眼睛:"小韩,你是个好孩子,大娘这辈子没白活......"

第二天凌晨,赵大娘安详地走了,脸上带着微笑,仿佛只是睡着了。

我坐在床边,握着她已经冰冷的手,怎么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心里空落落的,像是突然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火化那天,天空下着小雨,阴沉沉的,来送行的只有我和几个街坊邻居。

我买了最好的骨灰盒,把她的骨灰安葬在郊外的一座小山上,那里有棵老槐树,春天开满白花,是她生前常去散步的地方。

厂里虽然因为我请假太久把我开除了,但我心里却没有太多的遗憾,只是觉得对不起赵大娘,没能让她走得更有尊严些。

回到家,我才想起那个布包。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钱,足足五百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我两年的工资了。

还有一本发黄的家谱,和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候的赵大娘抱着个小婴儿,背面写着"宝贝儿子,娘永远爱你"。

翻开家谱,我惊呆了——赵大娘的娘家竟然与我外祖家有着远亲关系,两家在三代之前是一家人。

而她早就知道,却从未提起,只是默默地照顾着我这个远房的晚辈。

我抱着布包,泪水模糊了视线,坐在地上久久不能起来。

原来这些年,我们之间早有血脉相连的缘分,而我却一直不知道。

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打在窗户上"哗哗"作响,像是在为我们之间这段迟来的认知伤感。

那笔钱,我没舍得用,一直放在家里,直到有一天我决定用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用那笔钱报了夜学,学习机械技术,每天白天找些零工干,晚上去上课,日子虽然苦,但心里却有股劲头。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赵大娘的照片我裱起来放在床头,每天早晚都会看看,就像是她还活着一样,在注视着我,鼓励着我。

八七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我凭借在夜学学到的技能,通过考试调到了市里的纺织机械厂,工资比原来高了一倍不止。

同院的李大爷见我混得不错,忍不住感慨:"韩志明啊,你小子有出息了!当初谁能想到,你照顾那个老太太竟然还能有这么大的回报啊!"

我摇摇头:"李大爷,您别这么说。我照顾赵大娘,不是为了图啥回报,是真心把她当亲人。她给我的那点钱,我拿着心里都不是滋味,只是不忍心辜负她的一番心意。"

李大爷拍拍我的肩膀:"小韩,我是夸你呢!现在的年轻人,能像你这样有良心的不多了。赵大娘泉下有知,肯定很欣慰。"

到了九零年,我结婚了,妻子叫林小满,是厂里的会计,温柔贤惠,知书达理。

婚礼上,我特意在赵大娘的遗像前鞠了三个躬,仿佛她在微笑着祝福我们。

林小满不解地问:"你怎么对一个老人这么尊敬啊?"

我把赵大娘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听完眼圈都红了:"志明,我嫁给你真是嫁对人了。能对一个无亲无故的老人这么好,一定也会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她对我来说,不是无亲无故,她是我的亲人,虽然是远亲,但情分比血缘还要深。"我看着赵大娘的照片,心中满是感恩。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九二年,我有了自己的儿子,取名韩栋,寓意栋梁之材。

每到周末,我都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去赵大娘墓前,给她上香、扫墓,讲述我们的生活变化。

"大娘,我现在过得挺好,当上了车间主任,有了自己的小家,儿子都会跑会跳了。那笔钱让我学到了本事,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我轻抚墓碑,眼眶湿润。

"孩子他妈,你跟大娘说说话吧。"我对妻子说。

林小满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墓碑:"赵大娘,我从来没见过您,可志明常提起您。谢谢您对志明的照顾,谢谢您给了他第二个家,我会跟他一起好好过日子的,不辜负您的期望。"

儿子虽然小,也懂事地在墓前放下一束野花,稚嫩的声音奶声奶气地说:"赵奶奶好,我是韩栋,爸爸说您很疼他,像奶奶一样。"

看着儿子天真的样子,我心中酸甜交织,只恨赵大娘走得太早,没能见到我儿子出生。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九五年,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辞去工厂的工作,用多年积蓄开了一家小型纺织机械修理厂,做起了"万元户",生意做得红火,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每当夜深人静,我常常会拿出那个旧布包,想起赵大娘慈祥的笑容、粗糙的双手和温暖的话语。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布包虽旧,却是我家最珍贵的传家宝,里面除了那本家谱,还有我和赵大娘的合影,以及这些年来我写给她的信。

。将来爸爸不在了,这个布包就传给你,让你记住咱们家的这段恩情。"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脸困惑地问我:"爸,今天老师让我们讲家里的长辈,我说了赵奶奶的事,可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您为啥对赵奶奶那么好呢?她又不是您亲妈。"

我摸着他的头,心疼他受到的委屈,认真地说:"傻孩子,人活在世上,亲情重要,可那些无缘无故对你好的人,更值得珍惜。大娘把我当儿子,我把大娘当妈,这就是天底下最简单也最难得的情分啊。"

"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人心比金子还贵重。。"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以后也要做个好人,像赵奶奶那样帮助别人!"

我笑了,心里暖洋洋的,赵大娘的精神,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了。

每到清明,我们全家还是会去看望赵大娘。

墓前的老槐树越长越高,枝叶茂盛,给墓地投下一片清凉的阴影。

春风吹过,白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是大娘撒下的祝福,覆盖在黑色的墓碑上,纯净得让人心疼。

人世间有太多无常,也有太多难以言说的情分。

有些人只是匆匆走过你的生命,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而有些人,即使离开了,却在你心里生根发芽,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邻居大娘无儿无女,她生病住院,我伺候俩月,临终前给我一个布包 - 天天要闻

当年那个灰色布包里,装的不只是钱财,还有一个老人对孤独生命的深情抚慰,以及对素不相识却血脉相连的晚辈的默默关爱。

而我,也用一生的时间,传递着这份最纯粹的人间温情,让它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

"小韩,这布包里存的可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啊,你拿着,别辜负了我的心意。"这句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每当回想起这句话,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赵大娘慈祥的面容,仿佛她从未离去,一直在某个角落里,默默地注视着我,守护着我和我的家人。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70岁才看懂这4个字 - 天天要闻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70岁才看懂这4个字

“晚了”二字,最是诛心七十岁那年,老李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儿女们轮流守着,孙子孙女偶尔来看一眼,病房里堆满了果篮和补品,可他却突然笑了——笑得苦涩,笑得无奈。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 天天要闻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438篇原创文章作者|爱吃糖的猫☻hi,我是你们的猫姐,今天是我不上班的第109天。和我一起失业的,还有前公司的一个小姐妹,她比我早两周离开公司,也就是在今年的一月左右,当时赶上了过年,她就收拾行李提前回家了。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 天天要闻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鱼要讲水,人要讲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被这样的心灵鸡汤喂养——“讲理走遍天下,不讲理寸步难行。”于是,与陌生人讲道理,与朋友讲道理。然而,当我们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却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道理”似乎失灵了。环视身边,很多失败的婚姻就是败给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 天天要闻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 | 暮岁十点读书会出品相亲这个标签,曾与奇葩经历、焦虑吐槽等内容紧密绑定。无数年轻的单身男女,或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是无法拒绝熟人的介绍,纷纷踏上了相亲之路。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有人认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随着年华老去便会黯淡。我却认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显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凭借底气、才气与和气,把岁月沉淀为自己的财富。年纪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翻一页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有位作家曾说过:无论男女如果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庇护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与他人无关,有一个爱你的人是福气,能够爱自己则是能力!深以为然,发现了吗?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 天天要闻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家中长辈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这做法对吗?生活往往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复杂与冲突,尤其是家中长辈离世,亲情,责任,习惯和现实之间的拉锯,往往让人无法喘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情无义,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报丧,不通知亲朋好友,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闻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劳换寒心晨光透过纱窗洒进厨房,陈玉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将刚蒸好的小笼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猪肉还带着新鲜的凉意,那是她今早五点就去菜市场挑的前腿肉,为的就是让小宇吃上一口热乎的鲜肉包。“妈,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苏晓雯的喊声从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