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这个女人15岁便辍学在家,仗着家里开火锅店有点小钱,每天游走于夜店之间,在21岁就成为了“冰妹”,为了筹集毒资,她放下了属于女人最后的底线。
●—≺ 叛逆少女 ≻—●
刺鼻的消毒水味和戒毒所冰冷的铁栅栏,将冯玲禁锢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29岁的她面容却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粗糙的皮肤和随意挽起的头发,诉说着她过往的放纵与迷茫。
她每天不得不正对着墙上的日历默默数着日子,期盼着三月份的到来,期盼着重获自由,更期盼着回到那个虽然缺位却始终是她心灵归依的家庭。
冯玲的悲剧从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这个女人出生在哈尔滨市巴彦县,父母经营着一家生意兴隆的饭店,家境相对优越。
可由于父母整日忙于生意,所以对孩子的管教十分放任,这养成了冯玲散漫自由、无拘无束的性格。
在15岁那年,冯玲跟随父母来到哈尔滨市区,父母在香坊区开了一家火锅店,一经开业就收获了许多客源。
冯玲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好奇,再加上父母更加无暇顾及她的生活,让这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女彻底迷失了方向。
一家人来到市区没多久后,冯玲便放弃了学业,开始拿着父母给的钱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她白天睡觉,偶尔会出外面逛街,一到了晚上,她的一天才真正开始。
每当深夜,冯玲就会精心打扮一番,出没于市区的酒吧、迪厅之中,“泡吧”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夜场里喧嚣的音乐和迷离的灯光,让她找到了短暂的快乐和归属感。
父母对她的行为几乎不闻不问,只是偶尔给她一些钱,并告诉她只要“活着就好”,这句话在冯玲的成长过程中反复出现,成为了她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父母的爱变成了简单的生存许可,缺乏了引导和约束,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冯玲最终一步步走向堕落。
●—≺ 错误的婚姻 ≻—●
20岁那年,冯玲在夜场的灯红酒绿中遇到了一个叫小坤的男孩,此人是夜场的服务员,长相阳光帅气,冯玲对他一见钟情。
更令人咋舌的是,二人才仅仅相恋了三个月就闪婚,那个年纪的冯玲对爱情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
但婚后的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小坤的家境贫寒,很小时就没有了母亲,他的父亲还偏偏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
结婚后二人与小坤的父亲住在一起,一家三口租住在江北的一间破旧平房里,由于冯玲没有工作,仅靠小坤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再加上自己与公公时常爆发矛盾,让冯玲对这段婚姻充满了后悔。
就在冯玲想要离婚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意外到来的孩子,并没有给冯玲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她更加焦虑。
十个月左右,冯玲生出了一个女儿,看着孩子粉嫩的小脸,身为母亲的冯玲非但没有喜悦,反而思考着如何尽快结束这段让她窒息的婚姻。
最终,冯玲主动提出了离婚,丈夫小坤并没有阻拦,爽快同意了离婚,唯一的要求是留下孩子,冯玲对这个孩子并没有太多的感情,答应了小坤的要求,只身离开了这个令她窒息的地方。
离婚后的冯玲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却没想到,这次的离开不仅让她失去了女儿,也让她的人生更加迷茫。
由于她没地方可以去,于是回到了父母身边,渴望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慰藉和新的开始,父母的火锅店生意依旧红火,他们对冯玲的归来表示了欣慰,但也仅仅是“欣慰”而已。
他们并没有过多地询问女儿这一年多的经历,更没有察觉到女儿内心的空虚和迷茫,母亲只是简单地叮嘱她在家找个事情做,仿佛女儿的出现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泛不起太大的波澜。
这种淡漠的家庭氛围,让冯玲感到更加孤独。她开始在网络上寻求慰藉,并结识了一个自称做小生意的男人,这个男人,成为了冯玲生命中的第二个转折点,也成为了她噩梦的开始。
●—≺ 堕入风尘 ≻—●
二人网聊不久之后便线下见了面,并发展成为了男女朋友关系,最初,冯玲并不知道男友吸毒。直到有一天早晨,男友神秘兮兮地打电话让她去家里,说有好东西要和她分享。
她怀着好奇和期待来到男友的卧室,却看到一个透明的瓶子里插着一根吸管,男友正聚精会神地吸着里面的东西。
看到这个画面,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冯玲心头,但她还是被男友陶醉的表情和“吸完肯定不会后悔”的承诺所诱惑。
好奇、迷茫、空虚,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冯玲鬼使神差地接过了吸管,第一次吸食冰毒后,她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浑身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是这种虚假的快感如同昙花一现,毒品的劲头过后,她瘫软在床上,沉睡了两天才缓过神来。
自从碰上了冰毒以后,冯玲便陷入了毒品的泥潭,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吸食冰毒,她再次离开了家,和男友一起生活。
随着毒瘾的加剧,冯玲需要的摄入毒品也越来越多,次数也愈发频繁,可偏偏在二人同居不久后,男友的小生意出现了问题,赔钱后便赋闲在家,冯玲只能出去工作,以维持两个人的开销和日益增长的毒资需求。
冯玲尝试过一些工作,但都因为无法忍受劳累而放弃,走投无路之下,她找到了一份在足道馆的工作,表面上是足道馆服务员,可实则是做起了所谓的“冰妹”,也就是陪客人吸食毒品的风尘女。
第一次接客后,她拿着赚来的钱买了新衣服、剪了头发、做了美甲,心里充满了扭曲的成就感,她第一次感到挣钱是如此的容易,这种轻松来钱的方式让她更加沉迷于这种堕落的生活。
只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冯玲的工作不干净,再加上吸毒导致她变得愈发憔悴,男友开始对她百般嫌弃,几个月后便以各种借口和她分手。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冯玲对爱情早已心灰意冷,男友的离开并没有让她感到心痛,反而让她可以更加“专心”地做起“冰妹”,她干脆搬到了旅店居住,以此为据点,开始了更加隐秘的交易。
一传十、十传百,冯玲的“生意”越来越好,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她不再需要足道馆的工作,每天待在旅馆里,有客人打电话便如约而至。
有时自己的钱够花好几天,她就找借口回绝,过着一种糜烂而没有未来的生活,她像一艘失去方向的船,在黑暗的海洋里漂流,不知何时才能靠岸。
时间来到2011年3月的一个下午,一个老客户打电话说要介绍新的朋友给她认识,并且会给不少的费用。冯玲精心打扮一番后打车赴约。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在车上,她给朋友打电话炫耀这次“生意”,却不想被出租车司机察觉并举报。
当冯玲到达约定地点刚走进宾馆房间不久时,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一打开门发现,外面站着的是警察。
被捕的那一刻,冯玲的内心反而平静得出奇,多年的放纵生活,早已让她麻木,对未来也充满了绝望。
她给哥哥打了电话,哥哥很快赶来,看到她如今的模样气得破口大骂,可冯玲却没有哭,只是默默地接受着哥哥的责备,她已经看淡了一切,仿佛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的期待。
哥哥帮她交了戒毒所的费用,又扔下几百元生活费,苦口婆心地劝她好好戒毒重新开始生活,冯玲点点头,她知道哥哥是真心希望她好,但此刻的她,内心却如同一片荒芜,不知道该如何重新开始。
好不容易等到了2012年,冯玲为期一年的戒毒期满,可命运却再次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她哥哥的婚姻出现了变故,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无力再支付冯玲的保释金,冯玲因此只能继续留在戒毒所里,等待着不知何时到来的自由。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哥哥再也没有来看望过冯玲,也没有打过一通电话,或许,哥哥也对她彻底失望了。
在戒毒所的两年时间,冯玲的父母竟然对她的处境一无所,准确地说,自从冯玲15岁来到哈尔滨,父母就对她的一切漠不关心,更不了解。
反观冯玲,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每个月都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谎称自己在外面打工,生活得很好,电话那端的母亲总是淡淡地回应一句:“不管你在哪,妈妈只要你活着就好。”
这句简单的话语,此刻却深深地刺痛了冯玲的心,她知道父母是爱她的,但他们的爱,是一种缺位的爱,是一种只要孩子活着就足够的爱,这种爱,没有引导,没有约束,最终将冯玲推向了深渊。
两年的戒毒生活,让冯玲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她开始意识到,父母的放任、自己的年少轻狂、错误的婚姻以及对毒品的依赖,一步步将她推向了如今的境地。
她对父母没有怨恨,更多的是想念,虽然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与父母缺乏管教有一定关系,但绝大部分责任还是要归咎于自己,冯玲渴望重新开始,渴望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渴望回到父母身边,过一种平静而正常的生活。
●—≺ 小结 ≻—●
冯玲的故事揭示了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巨大影响,父母的放任和漠视,让冯玲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缺乏正确的引导,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同时冯玲的故事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冲击,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中,冯玲迷失了自我,被毒品所诱惑,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主要信息源:
1、珠海网警2020年4月2日:《一个“冰妹”的自白:15岁辍学泡吧,20岁闪婚闪离,21岁吸毒卖淫!两次遇上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