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远嫁,但她并不用担心家乡的父母无人照顾,因为她还有个弟弟。弟弟只比芳芳小两岁,也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
芳芳孝顺,既然不能常伴父母在身边尽孝,那就多给点钱吧!因此芳芳大节小节都给父母发红包,平时也经常往家里寄礼物。父母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袜几乎都是芳芳给买的,连侄子侄女的都是。
芳芳寄回去的吃用的东西都是双份,因为她知道父母跟弟弟一块住,又非常疼孙子,东西寄少了恐怕他们舍不得吃会全部送给儿孙。所以干脆寄两份,这样弟媳就不好意思拿父母那份了吧?自己父母也许就能多吃点了。
天冷了,芳芳给父母买了御寒的新衣服寄过去,又往母亲卡上转了两千块钱,让他们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然而,芳芳妈在接到女儿电话的时候却说:“又寄衣服干啥?我和你爸的衣服够穿了,你还不如给你侄子侄女买呢。小孩子长得快,去年的衣服都小了穿着挤挤巴巴的,我看着也是心疼。
还有,以后钱别往我卡上打了,直接转给你弟媳妇吧,他们养着两个孩子,花销大。我和你爸还跟着他们吃住,吃喝有你弟媳妇管着,缺什么也都是你弟他们买。所以你给钱我和你爸也花不着,还是直接给你弟媳妇省心,我也不用往银行跑了。”
芳芳听了母亲的话很恼火,她给父母钱那是她孝顺,可是把钱给弟媳算怎么回事?听她妈那意思,以前她寄的钱她妈去银行取出来也都交给弟媳了。可是,给了父母的钱父母再给他们的儿子儿媳是一回事,要她直接把钱给弟媳妇就是另一回事了,她心里不得劲。
芳芳说:“妈,你和爸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收入,我给的钱你们花不着就存起来,万一有啥事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钱在谁手里都不如放在自己手里好,有钱就有底气。你别那么实诚,还是得留个心眼,以后也有个退路。”
没想到芳芳妈听了女儿的话还不高兴了:“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和你弟弟弟媳是一家人,一家人难道还要耍心眼?什么底气什么退路?有儿子就有底气,就有退路。行了,你有那心就多孝顺点,没有就算了。你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你离的这么远我们管不着你,你也别管我们!”
放下电话,芳芳哭了一场,她心里难受,忍不住向老公诉说了这事,甚至说以后不想再给父母钱花了。
老公劝道:“妈说的也没错,他们既然跟着儿子儿媳吃住,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说明他们相处的好,是真正的一家人,所以钱在谁手上都是一样的。你也别想着你弟他们占了便宜,爸妈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以后难免会有个病啊痛的,咱们又不在身边,那还不是你弟弟弟媳操心照顾吗?有他们在,省了咱们多少事?
咱给爸妈钱是应该的,至于爸妈拿到钱怎么花那就是他们的事了,咱的孝心尽到了就行。出点钱就能让老人高兴,那是赚到了。“
听了老公的话,芳芳也想开了。老公说的对,孝顺就是要顺着老人,只要父母开心怎么都好。反正她家经济条件还可以,也不缺那点。
于是,之后芳芳果然把钱转给了弟媳妇。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双份,也给侄子侄女买衣服。父母高兴了,弟弟弟媳和侄子侄女对她也更亲热了。芳芳回娘家的时候,见父母身体健康精神抖擞,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