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枕边无伴,儿女不能相认,死不能入祖坟,他的人生令人唏嘘

2023年11月30日13:04:05 情感 1390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讲述老张的事情,但不知向谁讲述,也不知如何讲述,这种矛盾一度成了我的心结。直到今天,我才鼓起勇气用笔粗略地记录这个人,希望有耐心的或有缘的读者能看完这些粗糙的文字。

老张并不姓张,只是名字里带一个张字,周围人习惯叫他老张。他体格健壮,鹰钩鼻子,头发很短,眼神漠然,很少有笑脸,给人一种不易接近的印象。他比我年长二十岁左右。他家原来在山上另一个偏僻的村庄,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外公是我们村的。外公外婆去世后,舅舅搬到市里,他搬到外公家,帮舅舅看院子。

生枕边无伴,儿女不能相认,死不能入祖坟,他的人生令人唏嘘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初,老张这个外来户因为两件事在我们村“出名”了。一件事是他疯了,拿着拂尘,边走边唱,在村里转悠,吸引了很多看热闹。我当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疯掉,后来又如何康复的。另一件是,他涉嫌盗窃。邻居家的自行车丢了,公安局来了人,抓走住在不远的老张。起获赃物的当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观望。公安人员从他家里搜出许多木板,还有许多小人书,当然还有那辆自行车。他被公安人员押着,脖子上套着自行车,一步一步地朝十里之外的县城走去,最后被判了刑。

之前老张已成家,生了一对儿女。在他服刑期间,媳妇红杏出墙,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出狱后,他离了婚,年幼儿女都跟随媳妇,双方再无往来。老张跟继父赶马车拉煤炭贩卖为生。在母亲和继父相继去世后,他独自一人住在舅舅的大院里。由于有前科,又是外村人,加上性格古怪,他很少和我们村里人来往,也几乎断绝了和所有亲戚的来往,平日只靠打零工生活。

老张的妹妹嫁到我们村,家正好在他家下面。妹妹被婆家弟兄欺负,哭闹的声音老张在上面听得一清二楚。一次,又听到妹妹的哭声,老张先蹲在院子边静静听了一会。然后,跳起来,他的眼光像闪电,愤怒扭曲了他的脸,那副样子显得十分可怕,操起一根棍棒像一头豹子一样,跑到妹夫家,狠狠教训了欺负妹妹的婆家弟兄。最后他妹妹离婚了,带着孩子另嫁他处。

我和老张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约在九十年代初,那天我正拿着一本残缺的《七剑下天山》坐在院里津津有味地看着。老张来我们的自来水管前接水。见了我,他主动和我搭讪:“你看什么书。”“武侠小说。”“我也爱看武侠书,屋里还有不少这类书。”我那时是武侠发烧友,立即高兴起来:“那我到你家看看去,咱们互相换着看。”

生枕边无伴,儿女不能相认,死不能入祖坟,他的人生令人唏嘘 - 天天要闻


几天后,我带着书走进那座肃静而略显神秘的大院。院子坐落在半山腰、面南坐北,有四孔带砖面的土窑洞。西边、南边是悬崖,悬崖边栽着枣树、槐树。东边是院子出口,旁边有一块地栽着果树和枣树。他住的是一孔光线幽暗的窑洞,一盘盖着苇席和油布的土炕,一组黑色笨重的老木柜,一台带花纹的橱柜;墙上有他外公和母亲的遗像,屋里没有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他正在擀面,随后拿出他的书,我们换着看。

从那以后,我经常去老张家。以前不敢接近他的我的同龄小伙伴,也跟着我来了。那个肃静的院子变得热闹起来。在槐花盛开的季节,伴随着知了的叫声,幽静的小院飘浮着花香;夜晚,窗外一钩新月天似水。古朴的窑洞里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声。为了逃避家里的农活或者父母的唠叨烦扰,我们甚至周末在老张家里睡觉过夜,他也不拒绝。那段时间老张家是我们的自由天地,也是村里精力充沛的少年临时聚会的大本营。大家无忧无虑,谈天说地;多数时间老张在一旁静静地听,有时也插一些话,但说话不多。看武侠小说、卷几支纸烟抽、哼几句《红高粱》的插曲是他表达快乐的几种方式。那个院子是周末早读的好场所,我在这个院里大声朗读过《荷塘月色》,背诵了散文《燕子》等名家作品。

生枕边无伴,儿女不能相认,死不能入祖坟,他的人生令人唏嘘 - 天天要闻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这些小伙伴渐渐长大,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各奔东西。我们来小院的次数越来越少。昔日热闹的小院重新变得安静,老张依旧过着的形只影单的日子。我偶尔会来坐一会儿。再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打工。老张舅舅把那座院子卖给了别人。老张不得不搬迁租住到另一家荒废的窑洞。过年回家时我去了那个地方,也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小院子,很清静。那时我们同村昔日常来的小伙伴大多已经成家,他们几乎不再来这里。我是单身,回家时会去坐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但两人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但也夹杂着一点陌生,更多的时间是沉默。白天他扛着钢钎、大锤到去离家不远在山沟里,打山石卖给建筑工地。常年的体力劳动让四十多岁的他显得更为憔悴。有时他会抬起头来,望着某一处,空洞的眼神近乎痴呆,那种枕边无伴,膝下少顽童的落寞,多少令人心生恻隐。走到外面,迎着斜阳,院子的宽敞衬托得他更加地孤寂和寥落了。长期与亲戚的隔绝,他在亲戚眼里变得可有可无了。

2008年夏天我在北京打工。母亲带着儿子来找我。闲聊中,母亲告诉我,老张死了,年仅五十出头。母亲说,我妹妹结婚时,他来过我们家,邀请他吃饭,他已精神不正常,说话颠三倒四,不成逻辑。他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生病,已经无人知晓,被人发现时,尸体已经生蛆。是他同一家族的一个远房侄子出面,打造了一口薄棺装殓,没有葬礼,没有酒席,没有孝子。只是家族几个人,把他草草掩埋在一处荒凉的山坳里。生前无人愿嫁,枕边无伴,儿女不能相认;死后凄凉,不能入祖坟——老张的人生令人唏嘘。

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的扩张,老张先后住过几家窑洞都被挖掘机铲平,相继建起高楼大厦,他在这个村庄生活的印迹完全消失了。出狱后,他的命运中很少有阳光照进来。早年的错误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妻离子散。当时他还年轻,本来还有翻盘的机会,但他错失良机,任由境况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滑落。而前妻离开他后,投身商海,凭借如花的美貌、敏锐的商业眼光、巧舌如簧的嘴巴,混得风生水起,有房有车,儿女成家立业,生活蒸蒸日上。老张带着一颗孤寂的心在荒废的土窑洞里过了大半辈子凄清的日子,现实的失败让他躲避进武侠小说的世界,他在小说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现实中已没有他行走的江湖,他活成了武侠中的悲剧人物。也许我们在少年时代对他的短暂陪伴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快乐时光,因为我们的青春朝气多多少少减轻了他的孤独和寂寞。任何时代,这种小人物的悲剧都在湮没历史的长河中,溅不起一点涟漪和浪花,只给身边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留下几声叹息。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 天天要闻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438篇原创文章作者|爱吃糖的猫☻hi,我是你们的猫姐,今天是我不上班的第109天。和我一起失业的,还有前公司的一个小姐妹,她比我早两周离开公司,也就是在今年的一月左右,当时赶上了过年,她就收拾行李提前回家了。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 天天要闻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鱼要讲水,人要讲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被这样的心灵鸡汤喂养——“讲理走遍天下,不讲理寸步难行。”于是,与陌生人讲道理,与朋友讲道理。然而,当我们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却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道理”似乎失灵了。环视身边,很多失败的婚姻就是败给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 天天要闻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 | 暮岁十点读书会出品相亲这个标签,曾与奇葩经历、焦虑吐槽等内容紧密绑定。无数年轻的单身男女,或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是无法拒绝熟人的介绍,纷纷踏上了相亲之路。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有人认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随着年华老去便会黯淡。我却认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显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凭借底气、才气与和气,把岁月沉淀为自己的财富。年纪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翻一页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有位作家曾说过:无论男女如果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庇护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与他人无关,有一个爱你的人是福气,能够爱自己则是能力!深以为然,发现了吗?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 天天要闻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家中长辈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这做法对吗?生活往往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复杂与冲突,尤其是家中长辈离世,亲情,责任,习惯和现实之间的拉锯,往往让人无法喘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情无义,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报丧,不通知亲朋好友,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闻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劳换寒心晨光透过纱窗洒进厨房,陈玉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将刚蒸好的小笼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猪肉还带着新鲜的凉意,那是她今早五点就去菜市场挑的前腿肉,为的就是让小宇吃上一口热乎的鲜肉包。“妈,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苏晓雯的喊声从卧室
痛心!18岁女孩溺水而亡,遗书提到4人,最后一句话让人泪奔 - 天天要闻

痛心!18岁女孩溺水而亡,遗书提到4人,最后一句话让人泪奔

18岁的女孩,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学习,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儿一般的年龄,她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李艳君,18岁,来自广西,在当地的一所民族商业学校读中专,5月1日这天学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