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婆媳之间也不例外。
你对我好,我感恩于心。我对你好,是反哺于你。
所以才有那句经典的俗话:
先有婆婆,再有媳妇,前十年看婆婆,后十年看媳妇。
婆婆首先对儿媳妇好,对儿媳妇付出真心实意,将来婆婆老了,儿媳妇反过来再回馈婆婆。
这是一种情感付出,也是一种情感投资。
杨绛和钱钟书是自由恋爱,得知两个人在一起后,钱家对杨绛表现出了最大的喜爱。
尤其是婆婆钱母。
钱母对杨绛的评价是:钟书痴人有痴福。
钱父在病逝之前,问钱母以后跟着哪个儿子住,钱母说,我跟着季康。
季康就是杨绛。
一个婆婆对儿媳妇的最高认可,不外乎是,觉得儿媳妇比儿子还可亲,还值得信任。
杨绛也很感激婆婆的喜爱和认可,和婆婆之间也一直相处非常融洽。
杨绛不喜欢聊家长里短,但她是婆婆最好的听众。
她也心甘情愿放下手中的书,帮婆婆缝缝补补。
传统大家庭的儿媳妇,劳累而辛苦,杨绛却永远是乐呵呵的。
她觉得自己得到了爱,也理所应当的要付出爱。
所以一个高知女性和一个传统老太太,竟然出奇地和谐融洽。
二
婆婆和儿媳妇不是天然的血缘亲人,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很多人婆媳关系处不好,最大的问题是,对对方的期望值太高。
婆婆希望儿媳妇把自己当亲妈。
儿媳妇希望婆婆把自己当亲女儿。
可是,婆婆和儿媳妇没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两个女人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不过是因为中间有一个共同的男人。
天然的血缘关系产生的亲情,和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情,是两个完全无法等同的关系。
把婆婆当亲妈?不可能。
把儿媳妇当亲闺女?很难。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放低期望,才能看到彼此的好。
身边有一个朋友,就很懂得这一点。
婆婆帮她带孩子,她很感激。
婆婆帮忙打理家务,她会真心实意说谢谢。
婆婆在力所能及之内给他们经济支援,她会实实在在的铭记于心。
所以她也会时时刻刻反哺婆婆的好。
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她都会主动想到婆婆。
她说: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总是想着你,记挂着你,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你会怎么办?你肯定会感激,会感恩,会想着回报。
那么,当你的婆婆就是这样的一个朋友吧。
朋友对你好,你必然会对朋友好,礼尚往来的事。
用对待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婆婆,一切就简单多了。
相处起来也会更容易。
三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代际冲突”。
意思是,两代人因为出生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而在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上,产生巨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两代人之间就很容易产生各种生活矛盾。
代际之间的差异是无法抹平的,因为代际差异而产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理解多包容。
婆媳之间尤其如此。
当下的很多儿媳妇,习惯性的对婆婆期望过高,对婆婆的要求过高。
只要婆婆做出一些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嫌弃,就会厌恶,就会觉得婆婆老土,守旧,跟不上时代。
其实,婆婆的老土守旧是必然存在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
你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
每个人都会有时代和成长的局限性,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将心比心,问题就会简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