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幸福感这个话题,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认为,人们幸福感偏低的因素包括:“戾”和“飘”。
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想要活出绚烂的生命,可以从改善这两方面入手。
01
不戾,享受平和
在B站上的UP主@老六LiuL 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但他对生活温和的态度,治愈了众多网友,短短半年时间他就吸引了50万粉丝。
送外卖,最怕联系不上顾客。一个顾客联系不上,进而耽误后面送餐的时间,会引发后面的连锁反应。如果被不理解的顾客投诉,外卖小哥可能会被罚钱。
本就赚个辛苦钱,风里来,雨里去,还要被投诉、被罚款,换谁,内心也会不爽。
一开始,这个老六也会被这些糟心事影响心情,很快,他就转变了心态:只是看一下罚款金额,该干嘛干嘛。
与其生无用的气,不如就此翻篇,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下班后的他,学蜡笔小新说话,唱周杰伦的歌,虽然跑调,但不影响欢乐。
有人天生情绪钝感,让别人糟心的事却奈何不了他。如果不具备这种先天素质,后天还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如何消除戾气,享受平和呢?
教育专家黄静洁在《学习的格局》中,提到一种管理情绪的小工具——在指尖套上五个不同的小玩偶指套,五个小玩偶分别有自己的“口号”。
1.(拇指)我不伤人。
2.(食指)我做深呼吸/我在心里数数。
3.(中指)我讲出我的感受。
4.(无名指)我找人帮助我。
5.(小指)我想安静一会儿。
假设一个场景:你在工作中,被人抢了功还扣了黑锅,满肚子委屈无处宣泄。你的愤怒一触即发。
此时你可以让自己在一个安静的角落。
对着大拇指说:我不伤人。所以我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用粗鲁语言评论同事,更不拿别人的错误自虐。
对着食指说: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我让大脑保持理智。
对着中指说:我跟你说说我为什么生气吧。之所以想发脾气,要气炸了,是因为我感觉很委屈,明明做错事的不是我,明明那个关键的数据错误是我发现的,为什么最后被骂的却是我?我很不甘心。
对着无名指说:有谁能帮一下现在的我呢?或许我可以给闺蜜发个消息,或者去发一条发泄的微博。
对着小指说:现在我想自己静静地待一会儿,然后等下再去吃点美食,安慰受伤的心。
教育学家西格尔教授认为,90秒足够让愤怒至极的情绪平息下去。
你会发现,当练完这个手指口诀时,早已超过了90秒,即使是处于盛怒中的人们,怒火也渐渐熄灭了。
当人们恢复平静后,再处理事情时,就不会被情绪裹挟了,继而能心平气和地聚焦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后再遇到瞬间把自己激怒、让自己暴跳如雷的人或事,就可以反复操练手指口诀。操练的次数越多,让自己恢复平和的时间就越短。
没有缓和不了的情绪,只有不会缓和情绪的人。
《礼记》说:“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内心暴戾,精神郁闷,感受的是人生的苦楚酸涩。
内心平和,精神欢愉,更易感受生活的小确幸。
当能驾驭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役时,我们就能远离戾气,与平和的心境撞个满怀。
02
不飘,感受心流
谷爱凌给人的印象是干啥啥都行,她总是笑容满面、开开心心地全情活在当下。
也许有人会说:年纪轻轻的她,不仅是奥运会冠军,还是斯坦福学霸。名利双收的她,当然幸福了!
其实,在籍籍无名时,她的幸福指数也不低,因为她做事情不是敷衍地飘在表面,而是沉浸在心流中,并享受到巅峰体验。因此,她的生命充满了力量。
全面发展、全面优秀的谷爱凌不是被外力逼迫的,而是自身有强烈的意愿。无论是滑雪还是学中文,都是她自己选择的。强大的内驱力,让她在遭遇挫折时,依然信心满满地坚持下去。
《无限可能》书中写道:“内在动力的最终形式是心流状态。这是世界上最令人上瘾的状态。”
内在动力带来心流,心流强化内在动力。如此反复,形成正向循环。
谷爱凌进入心流状态,其实契合了《无限可能》书中的方法:
1.选择喜欢的领域。
谷爱凌学习滑雪,不是妈妈逼的,是她自己喜欢,确定要学的。
谷爱凌中英文自由切换。有人认为中文难,她幽默地回答:“中文哪儿难了?只要喜欢,学起来就很简单。”
做喜欢的事,更容易全情投入,这是内驱力的源泉;做不喜欢的事,容易情绪内耗。
2.拥有清晰的目标。
6岁的谷爱凌,已经树立了“考上斯坦福大学”的目标。
参加滑雪比赛,就是拿奖牌。
清晰的目标让人们遇到困难不妥协,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3.消除分心,专注当下。
谷爱凌是全职学生,也是专业运动员。如何兼得呢?滑雪时专注滑雪,学习时专注学习。
当人们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情时,才会进入“忘我”状态,才会邂逅心流。
4.给自己一点挑战,不断从舒适区扩展到延伸区。
谷爱凌说:“即使一天滑100次,但如果不学新动作,不突破、不创新、不用心,就只能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准上。我不愿意这样。”
不断重复的人生,味同嚼蜡;螺旋式上升的人生,才有滋味。
谷爱凌的成功虽是个案,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她获取内在动力、进入心流的方法,进而收获自己的幸福人生。
有网友问蔡澜:“生活很苦很乏味,该怎么办?”
蔡澜答曰:“吃糖。”
不戾,学会疏通消极情绪,享受平和带来的愉悦感;
不飘,学会专注实现目标,享受奋斗带来的成就感。
如此,向内寻求的过程,就是给自己吃糖、让生活变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