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新的社交场合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明明想要通过闲聊拉进一下感情,为业绩、为升职加薪等争取一些努力,结果大脑不听使唤三下五除二,简单寒暄几句就终结了话题。
感情既没有拉进,话题也表述的不清不楚,最后的戛然而止更是让不知所措,甚至想逃离现场。
为什么别人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而自己却只能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世界500强企业沟通顾问、从业30年的沟通障碍学博士克萝尔·弗来明的《“没话找话”指南》提到:只要开对头,你就有话聊。闲聊虽然像刚刚打开的水龙头里流淌出来的锈水,会让人恶心,但它是人们展开进一步交谈的“通行证”。
闲聊可以将人们聚在一起,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帮我们避免冲突,让我们了解到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更能帮助我们建立或保持友谊。
既然闲聊有这么多好处,那怎样才能顺利闲聊呢?“ARE”守则帮你顺利走完这个过程。
1.锚定(Anchor)身边的事物,引出中性的话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刚一见面就开始谈论她家的猫咪有多可爱,自己超喜欢撸猫。殊不知你并不怎么喜欢猫,听到她滔滔不绝关于猫的话题,完全不想听只想逃离。
这样一言堂式的闲聊最终会不欢而散。
与其这样,不如对现场的某个事物发起谈话,现场的事物不仅与个人无关,没有个人侵犯性,而且不会很冒昧,即所谓的中性话题。
中性话题是比较安全的锚,你可以对身边的任何一个东西发表看法,只要是在你们两个人的可视范围内的,都可以作为谈论的起点。
实际上,你创造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区域——即“你”“我”和关注对象“它”,关注的第三方事物能令双方更愉快的交换意见。
比如:
今天的姜枣茶喝了全身暖暖的,你喝了没有?
气温好像有回升哎,你来的时候冷不冷?
今天来商场里不用72小时核酸啦!
今天商场里的暖气好足哦,好暖和啊。
这样的话题是不是很容易让对方参与进来,也没有个人侵犯性,这就是所谓的锚定身边的事物,引出中性话题,你学会了吗?
一般来说,讨论天气是个非常安全的话题,刚开始只聊天气也是没有问题的啦。
2.表达(Reveal)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个人看法
有了锚定的安全话题,自我表达对谈话的延续性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算自我表达呢,你可以理解为个人信息的自我表达,即优先透漏自己的个人信息,再请对方发言。
这样做,一方面建立了信任,一方面也是出于礼貌。
当然,亲密度由你自己掌握,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将自己的所有信息全部公开。
比如天气来说,
你可以这样表达“今天天气真好!应该会有很多人去看艺术展吧”
这样的表达,其实并没有透漏太多个人信息。
其实可以换个开放式的说法,“今天天气真好!这样的晴天最适合跟好友一起户外爬山啦”
这样的表述,既包含了自己对爬山的向往,又表达了对好友的想念,同时也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别人可以接着天气的话题继续聊下去,也可以向更加私人化的爬山延伸下去。
自我表达是不是技巧满满,你学会了吗?
3.鼓励(Encourage)对方发声,根据话题提出问题。
当我们锚定了话题,表达了自我,希望对方表达观点的时候,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哦。
这里要注意,避免提出“是/否”类的问题,最好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像记者管用的提问方式是何事(What)、何因(Why)、何处(Where)和何法(How),这样的提问,可以很好地帮助谈话对象做出完整的回应,你也很可能得到对方更多的个人信息,交谈也会更加顺畅。
举个例子:
(锚定)天气不错啊,是吧?
(表达)我看到很多人穿的还是很厚,晚上还是有点冷的。
(鼓励)你觉得呢?
这就是开放式的闲聊啦,是不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当然锚定、表达和鼓励需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你可以先选择在熟悉的地方练习,如果实在无从下手,那可以看看这本书《“没话找话”指南》,里面有很多破冰实操话术,你可以挑选适合的内容稍微变动一下,然后不断地重复练习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