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生存与死亡、实在与虚无、崇高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真实与虚伪、辽阔与偏僻、诚信与背叛,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吟咏传记的主题。而在中外作家哲人的笔下,活着这件事绝不是稀松平常的,它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都正在进行、都无法逃避的。究竟什么才是活着,实则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余华的小说《活着》,让我们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明白了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况,也对生命的成长与衰亡心生种种唏嘘感叹。
福贵原本是一位有钱人家的纨绔子弟,衣食无忧、呼风唤雨。沉迷于赌博嫖娼,让福贵从一位富门子弟沦落为潦倒贫民。父母去世、妻离子散,让原本趾高气昂、傲慢放纵的福贵一落千丈、意气消沉,受尽了旁人的白眼与嫉恨,尝尽了活着的种种酸甜苦辣,流尽了痛苦心酸的每一滴泪。何谓“活着”,从福贵身上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即使失去亲人、财富、地位、名望,只像一株野草野花那样存在,也是一种活着,也是一个姿态。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繁华富丽的词藻,加诸在活着这件事情上,往往显得累赘而多余。活着,不管悲喜,无问东西。
人活着,总要在精神上追求些什么,才能感觉到富足与安宁。把漫长的一生当作一天来过,不断向着明确的目标迈进,敢于向困难和未知发出挑战,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让人们摆脱低俗的趣味、走向远大的追求。
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KDDI两家企业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影响巨大的“六项精进”,具体内容是: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忘却感性的烦恼。
看似简简单单的6项内容,每天都认真踏实地去实践,长此以往将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其中,要每天反省,保持清醒觉知的状态非常重要。只有时常反躬自省,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在一天当中的言行举止有无失当之处,进而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在人格、品德、能力方面不断长进。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变幻莫测命运影响下的个人生存状况,展开过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在叔本华看来,“事实上,要是命运想发挥它整个邪恶力量的话,受苦的人甚至要落到一个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境地:在愤怒的敌人手中,他也许不断受到冷酷无情的细细折磨,无法逃避。于是受苦刑折磨的人徒然呼求神的垂怜;他还是被无情地弃置在命运的摧残下。
但这种绝望和不可救药的状态,却正是反映了他意志不可压倒、不可折服的本性。他的肉身,就是这意志的具体性。一个外在的力量,根本不能改变或压抑这个意志,任何奇特的、不可知的力量也同样不能把他从生命所导致的悲惨之中解救,这个生命是意志的现象。就像在每个事物中一样,在主要事情当中也不例外,一个人总是得回过头来依靠自己。”
意志的作用,无法忽略。我们该如何活着、能如何活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当你有了追寻人生意义的意识之时,你就走上了“觉知自己的生存状态”的探索之路。到底活着二字该怎么理解,你的意志会为你指明方向。而用心感悟当下的每一个时刻、专注沉浸每一件小事、细致投入每一分热情、耐心书写每一个段落,将使“活着”这本无形的大书,变得深刻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