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2022年10月06日21:06:28 情感 1292

这是一个抑郁症女孩在精神病院边治疗边备战高考的故事:

一个自残多次的18岁女孩,最终决定吞下整箱的药片来接受自己年轻的生命,自杀未遂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是爷爷奶奶陪伴他长大,初二时,爷爷过世,只与奶奶相依为命,她一直都被认为是最乖的女孩,从未和人红过脸,哪怕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也是一直乖乖的顺从着,所有检查和治疗都非常配合,乖巧的让人心生疑惑。

初中毕业时,奶奶听说技校对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个好选择,还可以提前两年工作,便让她去了职业技术学院

她在技校成绩优异,年年拿奖学金,还为奶奶买了血压计,这让奶奶脸上很有光,为此感到特别骄傲。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绵羊似的小人儿却要自杀。

医院治疗几天之后,体力稍微恢复一点了,医生嘱咐她多下床活动。

当天,她就在医院走廊里散步,反复经过医生办公室,就是为了让医生看到她在活动,证明她是个很听话的人。

住院没几天,她就和隔壁的初中女孩相处融洽,还大方的说可以帮助那个初中女孩补习,给人一种开朗热情,落落大方的好感。

陌生人哪里会察觉到她身上会藏有密密麻麻的伤。

一周后,她急着要出院,说是已经报名了高考,必须马上回去复习,因为她脑子里一直有一幅画:

“妈妈抱着他,爸爸站在一边,一家人在校园里合影”。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原来她一直想大学,听别人说大学里的事,她非常向往,可是又不想让奶奶失望,就听从了奶奶的安排,去了技校。

荒凉偏僻的校园完全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她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她想要看书或者学习,就被排斥为异类,还因此被欺凌,于是她整个人封闭起来。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当某天,她发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了的时候,看见手中的美工刀,她想:划一下自己会是什么感觉?结果是,虽然很疼,但心里有种形容不出来的快感,她迷上了这种疼痛的感觉。

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喜欢上了一个男生,由于他们并未确定关系,这个男生还有另外一位女朋友。

“没人喜欢我”的念头,终于使她崩溃,她要结束自己敏感脆弱的生命。

被救后的她,脑子里那幅与父母合影的画面强烈地驱使她要去参加高考。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幸运的是,她碰上天使般的医生们,他们帮助和辅导她复习。

虽然医生知道这样的孩子往往是无法承受高考压力的,但他们仍然用宽容和爱为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复习备考氛围。

后来,她的父亲来看她,却带着同父异母的妹妹,她再次有种被忽视的羞耻感,她说,她感觉不到自己,全世界都在抛弃她,她其实很恨这个妹妹,表面上却温和有礼。

几天后,妈妈也来看她,她终于知道妈妈离开她不是她的错,是因为奶奶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婆媳关系引发了夫妻矛盾,经常的打闹导致了离婚,而奶奶却说妈妈是个精神病人,家里没有存放妈妈的一张照片,在她心中,妈妈的形象是被摧毁的,崩塌的,模糊的。

她想念妈妈,可又深深自责不能想妈妈,那样就太对不起奶奶了。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终于,因为一个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原因,奶奶没有了怨气,能和妈妈和平相处了,这种从来没有的和谐的氛围,让她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这家人又聚在了一起。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这个女孩当年没有考取大学,而是次年的复读,让她如愿以偿的被一所医学院录取。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更是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当久违的爸爸,妈妈,奶奶常常聚在一起陪她时 ,她时常发脾气,这是他以前跟奶奶在一起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她不知道怎么了。

医生告诉他,高考重压下发脾气是正常的,你不是没脾气,是不敢有脾气,所以一直压抑自己,才会导致自残,甚至自杀,换句话说,发脾气意味着是治疗的进步,因为她不再压抑了。

18年来的压抑当然不会那样戏剧性的消失,这个女孩的康复路途还需努力慢慢前行,但愿她以后她不会再为自己对父母发脾气而焦虑,不会因为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吓一跳。对自己苛责少一点,允许自己情绪低一点,这才是常态。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我闺蜜的女儿:

闺蜜是个心高气傲的女人,有着美丽的容貌,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品格,家里被她打理得温馨舒适,让人非常羡慕。

老公却是懒懒散散,不拘小节,头脑简单的男人。

这样一来,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闺蜜说了算。

当新婚的甜蜜归于平淡后,她开始烦躁挑剔起来,特别是有了女儿,她越来越看不顺眼自己的老公,在极具缺乏沟通的状态下,女儿在冷暴力的环境中渐渐长大。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女儿一直是个乖乖女,小学时就是班长,一切都名列前茅,这让闺蜜很欣慰。

可因为和老公的关系不融洽,十多年来,都是闺蜜一个人照顾孩子,家长会也从不让老公出席,一方面她觉得这个爸爸不配,另一方面她要自己亲耳听听老师的会议内容,以免耽误孩子的学习。

所以,爸爸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总是缺席,而爸爸也懒于争论,不让我管更好,更清静。

心气高的闺蜜在千万个要离婚的念头里悲悯着自己的人生,觉得女儿就是她唯一的希望,她将女儿当作自己的延续。

她希望自己没完成的学业梦由女儿完成,没达到的高度由女儿去达到。

所以对女儿的要求非常严苛,不管考的多好都是那副教条姿态,而她自己整天沉浸在苦闷烦躁中,如果有台录像机录下她的样子,她或许会有所反思。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是的,反思的机会终于到来,可那是以女儿的抑郁症为代价换来的。

那时,孩子已上高中,是一所重点中学。

重点中学的氛围往往在学习上管的更严,孩子的压力也就更大。

在即将高考的压力下,家长通常都会想法设法给孩子减压,可我这位闺蜜除了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还不错以外,剩下的只有指责和抱怨。

终于,有一天,老师打来了电话,说孩子在学校不停发抖,希望家长接回去看看医生。

之后,就是可想而知的抑郁症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晴天霹雳一般劈醒了浑浑噩噩控制了孩子十多年的闺蜜。

幸运的是,孩子病情并不严重,在办理了休学以后,她和老公积极配合心理医生,主动从自己改变,并跟孩子做了多次真诚的道歉。夫妻俩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闺蜜的女儿通过一年的心理辅导,两年的自我探索,最终在第三年考取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个故事并不陌生,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家庭多有存在。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并非只反映在行为习惯上,还折射出这种行为背后的究竟。

孩子生来单纯,之所以会变成后来父母不敢相认的模样,父母真的做对了么。

记得一个博主说:“得抑郁症的女生大多数都是缺爱,心软,太过于善良,总是在默默承受别人得伤害,却狠不下来反驳别人,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最后受伤害得只是她自己,惯坏了对自己不好的人,也让自己伤痕累累。”

翁倩玉的《爱的奉献》里唱道: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这样的故事我真的没办法忍住眼泪 - 天天要闻

世界上没有爱滋养不了的孩子,没有爱治愈不了的伤害。

那么,希望做父母的好好爱自己,将自己爱饱了才有能力去爱身边的人。

被伤害过的孩子更要学会爱自己,重新找回自己,当你走在“是你”路上,一切都会为你披荆斩棘。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完)这一世,我不哭不闹答应离婚,但我也不打算轻易放过她 - 天天要闻

(完)这一世,我不哭不闹答应离婚,但我也不打算轻易放过她

我为保护妻子车祸不能人道,她却以安心休养为借口,直接替我去学校辞职。我想找她评理,却看见身为教授的她正抱着研究生热吻。“我怀了他的孩子,咱们离婚吧。”我毫不犹豫的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只因上辈子我抱着女儿闹到教务办。在大家的风言风语中,男学生悲
我给儿媳发5000块的红包,换她带孩子回家吃一顿年夜饭,真贵啊 - 天天要闻

我给儿媳发5000块的红包,换她带孩子回家吃一顿年夜饭,真贵啊

"五千块钱的年夜饭""五千块红包?这么多?"儿媳丁桂芝拿着微信转账单愣住了,抬头看着我,眼里满是疑惑。那是2015年腊月二十八,寒风刺骨,窗外雪花飘飘洒洒,像是天上撒下的盐粒子。我叫冯长河,今年六十二岁,退休前是华北机械厂的技术工人,算得上
婚姻那点事儿:感情与金钱哪个更重要! - 天天要闻

婚姻那点事儿:感情与金钱哪个更重要!

《婚姻那点事儿:感情与金钱哪个更重要》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究竟靠什么才能让这段旅程走得稳健而长久呢?通俗点来讲,无非就是感情与金钱。先来说说感情。感情是婚姻的基石,没有感情的婚姻就如同没有根基的大厦,随时可能坍塌。
金赛纶父亲被爆女儿尸骨未寒,葬礼次日急讨租房保证金引众怒! - 天天要闻

金赛纶父亲被爆女儿尸骨未寒,葬礼次日急讨租房保证金引众怒!

5月3日,韩国已故女星金赛纶女士的名字再一次登顶韩网热搜,而所曝光的事更是让大量韩国网友久久不能释怀——经韩国媒体证实已故女星金赛纶女士的父亲在其葬礼次日联系房东,要求返还5000万韩元(目前汇率约26万人民币)的租房保证金!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韩网舆论哗然,甚至有网友直言:“女儿尸骨未寒,父亲却只想着钱?...
行走社会必备:从20个细节看透人心的识人术 - 天天要闻

行走社会必备:从20个细节看透人心的识人术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熔炉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博弈。学会识人,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必修课。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细节,往往是解读人心的密码。掌握这20个实用的识人技巧,便能在社交场上多一份警惕与从容,避免陷入被欺骗的困境。1.
真心建议:这个年龄前控糖,效果最好!太多人都做晚了 - 天天要闻

真心建议:这个年龄前控糖,效果最好!太多人都做晚了

你猜,国际公认的“血糖管理警戒线”是几岁?是 35 岁……[1]额,本来也就进来随便看看,猛然发现自己跟 35 岁也没差多少,更甚者,还超龄了……突击检查!你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多少吗?先抛一个世卫标准,看看你的血糖达标没![2]根据《2024 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描述:中国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 36.7%![3]也就是说——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