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古至今,这都是人们养老最常用的方式。
《事林广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从前,在人们的意识中,养儿防老的“儿”,指的就是儿子,不包括女儿,只因女儿早晚是要出嫁的,是别人家的人,要孝敬男方的父母,管不了自己的父母。
于是,养儿防老,成为了很多人重男轻女最理直气壮的理由,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就像我小的时候,没少听到亲戚们劝说我爸妈再生一个,要个儿子,理由就是养儿防老,说女儿早晚要嫁人,是别人家的,若是没儿子,我爸妈老了之后没人管。
虽然我爸妈没信,但是很多人是信以为真,不然也不会有不少父母到了五十岁,还高龄生二胎。
事实上,老了才知道,儿女孝不孝敬,跟性别无关,关键在于3点。
第一,跟你做父母合不合格有直接关系;
“我有儿子,她只生了一个丫头,凭什么我病了躺在医院里没人管,她却过得无比舒坦?”
看到姐姐有养老房住,女儿给请了保姆伺候,日子过得逍遥快活,郑阿姨就感到嫉妒,也实在是想不通。要知道,这些年来,她一直在嘲讽姐姐,说她只有一个女儿,老了之后肯定没人管,不像自己,有了儿子,就有了保障。
郑阿姨的姐姐不以为意,全身心培养女儿,在她的培养下,女儿十分优秀,也十分懂事,十分孝敬,结婚了之后,婆家人对有了这么一个能干、懂事、孝敬的媳妇十分满意,也对教出这样女儿的郑阿姨大姐十分敬佩,女婿对丈母娘更是客客气气的,经常给丈母娘寄东西,逢年过节回来看望丈母娘,要不是郑阿姨大姐不喜欢大城市的环境,非要在老家,他早把丈母娘接走了。
由于郑阿姨大姐不肯去大城市养老,女婿便在老家县城全款买了养老房,还找了人照顾丈母娘。
而郑阿姨,由于她跟丈夫还有公婆对儿子十分溺爱,从小到大有求必应,舍不得管教,儿子别说成才了,能不惹是生非让郑阿姨收拾烂摊子就算好的了。
郑阿姨之所以会病倒住院,就是因为儿子在外打架惹是生非,躲起来了,人家找到了家里,要求赔钱,而老家的房子早就卖了为儿子还贷,因此,不知道怎么凑钱的郑阿姨才急火攻心,病倒了。
《颜氏家训》里有一句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子女孝不孝敬,跟性别没多大关系,跟你会不会做父母有直接关系。
第二,跟你如何对待子女的另一半也有很大的关系;
“妈,我知道你爱吃饺子,给你包了100个,都塞进冰箱里了,你要是饿了,懒得做饭了,热了就可以吃。”
“我看了一下药箱,你的药吃完了,我已经让老公去医院给你买了,很快就给你寄回来,你千万记得,一天吃两次,不可以断。”
“今年过年我们可能不回来了,会接你过去过年的,到时候,我安排你去医院,好好做一次全身检查。”
“这里有5000现金,我知道你不喜欢用手机支付,老家这里也不多,特地取的。你别太省了,该吃的吃,该花的花,没钱了就跟我说。”
可能,很多人以为,这位在叮嘱老人的,是老人的儿女,事实上,她是儿媳妇。
这是中秋节假期结束的时候,儿媳妇临走之前对周奶奶的叮嘱。要不是周奶奶不肯去大城市,儿媳妇早把她接走享福了。
儿媳妇之所以会这么孝敬,也是因为周奶奶是一个好婆婆。在儿子和儿媳妇最繁忙的时候,周奶奶带了18年的孙女,将孙女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小婴儿带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让儿媳妇毫无后顾之忧。
而且,周奶奶很是来事,每次儿子和儿媳妇吵架,哪怕不讲道理的的确是儿媳妇,周奶奶也只训斥儿子。
很多老人晚年生活过得不好,就跟得罪了儿女的另一半有关系。一旦你跟儿女的另一半处理不好关系,儿女被夹在你跟自己小家之间,就会很难办。
善待儿女的另一半,就是在善待儿女,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晚年生活积攒福气。
第三,若你自己可以省心一点,儿女在孝敬你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怨言。
“妈,你病了怎么不跟我们说?我要不是打电话给你的时候,觉得周围环境不太对劲,问了邻居,还不知道呢!”
“说什么啊,没啥大毛病,你们都忙得厉害,休息都休息不好,我再打扰你们,你们岂不是更难受吗?我病了,去医院就好了。”
何阿姨不但没有告诉儿女自己生病了,连寻医看病、安排住院、请护工都是自己安排的。儿女回来了之后,见何阿姨一切都安排好了,嘘寒问暖了一下,留下了一笔钱,就赶紧回去了,不过,他们走之前,都许下承诺,国庆节会回来陪伴何阿姨。
“做父母的,照顾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别让儿女太操心,就是对儿女最大的帮助了。他们不是不孝,而是真的没时间。那个阶段压力有多大,我们这些过来人还不清楚吗?若是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麻烦,何必要给儿女增加压力呢?”
要求别人,很难,在要求别人之前,还是先做好自己吧!只有这样,你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养老跟儿女的性别有直接关系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