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我和老公发誓不要孩子,半年前,却意外来了个二胎

2022年09月16日09:19:14 情感 1393

口述 | 我和老公发誓不要孩子,半年前,却意外来了个二胎 - 天天要闻

原创插图:喵喵夏,讲述:兰兰,女


01


早在跟冯涛谈恋爱那会儿,我就明确说过:“我不喜欢小孩,我这辈子,大概率不会要孩子。”


那时,他也很无所谓地表示:“没关系,这种事情本来就要情出自愿和顺其自然,我喜欢的人是你,跟将来生不生孩子没有关系。”


或许,这也是我选择冯涛的原因。


他是那种对工作特别较真,对生活随遇而安的熟男。


02


2010年,我们结婚了。


一直到2013年,整整三年时间,我们都没有要孩子。


双方父母催来催去,每次都是冯涛出面解释:工作忙,经济和精神上,都没做好准备。


有一次,我回娘家吃饭,饭还没吃,我妈又开始催娃:“不是我说你,男人和女人的生育年龄相差20年不止。再过几年,等你生不出来了,你看冯涛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对你,没有孩子的婚姻,到底是不牢固。”


一边的我爸也不断附议。


那天,我终于不耐烦地将心底话吼了出来。


我问爸妈:“生出来干啥,像我这样吗?天天听你们吵架,明明彼此都没有离婚的勇气,还非得说是为了孩子。我告诉你们,我对生孩子全部的厌恶和恐惧都来自于你们。”


说完,我摔门而去。


从此,爸妈在我面前绝口不再提生娃半字。


我的那场爆发也让从前在我面前特别爱说教的爸妈,似乎一夜之间卑微起来。


就连叫我回家吃饭都变得小心翼翼:“今天炖了你最爱吃的黄豆猪蹄,有空来吃吗?要是忙就算了……”


03


尽管我没跟冯涛提和爸妈之间的这场暗战。


但他还是从我和爸妈的相处中发现了端倪。


他没有说教我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而是每晚临睡前,跟我讲他的爸妈。


学生时代的他,也曾在青春期与父亲顽强对抗,直到有一天,爸爸给他打来求助电话。


他在办退休手续,但各种繁杂的流程让他无力应对,于是人生中第一次向儿子求助:“你能不能来帮帮我?动不动就扫码什么的,我都不会。”


冯涛曾经无数次想到击败强势霸道的爸爸。


但那天,在人来人往的社保大厅见到一夜之间变得弱小无助的父亲时,冯涛突然特别难过。


“不管怎样,我们都是踩在父辈肩膀上看世界的人。所以,当我们有幸站在高处时,对于父母的缺陷、失误,如果能够做到理解与客观对待时,你的内心就会变得宽敞、强大。”


04


而冯涛的讲述也勾起了我的倾诉欲。


从小到大,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爸妈吵架的导火索,我一直活得用力而讨好。


“要不是因为孩子,我早就和你离了”,爸妈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既让我感受到危如累卵的处境,也让我一直活在自责中。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他们不幸的根源,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也因此,我讨厌自己,讨厌孩子……


每次在公共场所遇到那种父母当众训斥孩子的情景,我就会焦躁,甚至不安。


这些事情,我从没跟别人说过。


第一次跟冯涛讲时,他静静地听着,不时拍拍我的手,摸摸我的头,说:“原来,你成长得也不容易啊,没我想得那么幸福自在。”


而这些内心的苦,被倾听即是释放,也是疗愈。


冯涛不会跟我说什么安慰的话,但他会在生活中,慢慢修复我。


当我们日常生活里意见不和,我声音明显高八度时,他会马上叫停:“哎呀,又惹你发飙了,我的错,我的错……”


包括每次回我爸妈家,他俩又因为芝麻点事吵得不可开交时,冯涛就告诉我办法:“你要在心里装一个开关,当他们吵起来时,你要么离开,要么做自己的事,把心里那个开关关闭,努力做到不被他们影响”


05


有一年中秋节,我回爸妈家吃饭,他们又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吵着吵着,我妈突然说了一句:“要不是因为兰兰,我早就跟你离了。”


这句话,瞬间让我回到那种熟悉的悲愤加自责状态。


而冯涛呢,及时走过来,搂住我的肩膀,对我爸妈说:“爸妈,不管兰兰长多大,在你们面前,都还是孩子。没有哪个孩子听到父母吵架能做到习以为常的,你们这样说,挺伤她的。”


说完,冯涛带我离开了爸妈家。


在路上,他一直紧紧握着我的手。


那天,我哭了,但不是委屈,而是幸福。


在他那只大手源源不断传过来的脉动里,我内心涌出一个令自己吃惊的想法:我想拥有和这个男人相同血脉基因的孩子。


我想和这个男人一起,呵护一个生命的成长,以温柔,以理解,以感恩。


06


于是,曾经言之凿凿不要孩子的我,反悔了。


我爱冯涛,爱到很想给他生一个孩子,组建一个属于我们的三口之家。


2014年7月19日,因为对麻药过敏,我在无麻醉状态下,剖腹产下女儿莫莫。


整个产程历时8个多小时,医生在我麻药过敏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我能够顺产


可是,因为孩子头围太大,而且胎位不是很正,最终顺产失败,只能顺转剖。


又在无麻醉的情况下剖开与缝合,那份痛,就连医生都一再对我说:“可以喊出来,没关系的。”


但我全程牙关紧闭,身体的痛是实实在在,而内心却一直在给自己打麻药:我把全部专注力去想象孩子的眉眼,盲猜TA有多高,性格像我还是冯涛,初次见面,我该用怎样的语气唤早就为TA准备好的名字:莫莫,我的莫莫……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女儿莫莫出生了。


医生一边恭喜我,一边对我说:“你真厉害,接下来的缝合会很痛,再忍一忍,很快就好。”


那一刻,我变成了水做的女人,真的是泪作倾盆,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迎接一个生命平安诞生的喜悦覆盖了所有疼痛。


我亲爱的孩子,早知道迎接你会是这样的狂喜,我何苦与你迟见这么多年!


是的,那时的我,就是这种感觉,永生难忘。


07


莫莫出生后,爸妈自告奋勇来帮我带孩子。


公婆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我也没有别的选择。


但我事先跟他们打过预防针: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爸妈满口答应。


但说实话,我对他们没信心。


在我成长过程中,爸妈是那种超级没耐心,粗叶大枝的父母。


但我没想到,面对莫莫,他们细腻温柔得像变了一个人。


我小时候哭闹,我妈会把我放在床上,任由我哭到没有力气。


可是,莫莫出生整整6个月,不被抱在怀里就不肯睡觉。


于是,爸妈轮流没黑没白地抱着,屋里屋外地晃。


我说这样会把孩子惯坏。


但我妈说:“我查过了,孩子没出生前,一直在羊水中生活,出来后,她会很不适应。所以睡觉时,给她一个模拟的母体环境,她才有安全感,才睡得踏实。”


08


为了莫莫,对各种健康科普从来不屑一顾的爸妈,开始戴着老花镜,认真照着育儿书上的手法,给莫莫做抚触。


还乘机向我科普:“多给孩子做抚触,可以增加她的安全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


每个周六周日,我和冯涛会让爸妈回他们自己家休息,由我们来带孩子。


但每一次,他们在家里待不了一天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不放心,想孩子。”


那架势,好像我和冯涛是后爸后妈一样。


自从有了莫莫,我才发现:我爸妈,也有如此慈祥、好学到几乎让我陌生的一面。


09


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时,发现家里气氛明显不对。


平常根本不进厨房的我爸,居然在摘菜洗菜,我妈陪莫莫玩藏猫猫。


见我回来,我妈的眼神特别闪躲。


那天的晚饭,气氛很是压抑。


我当时就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


直到晚上,莫莫睡下后,我妈把我叫到她和我爸的房间。


她眼睛红红地告诉我:“今天白天,莫莫差点让吓着了。”


原来,那天上午我爸在手机上玩斗地主,声音放得有点大。


我妈喊了他一声,他没听到。


等到我妈走过去再喊他时,声音特别大,把玩得投入的我爸吓了一跳。


然后,两人就习惯性地吵了起来。


结果,他们越吵越大声,直到莫莫被吓得哇哇大哭,他们才想起她的存在。


说到这里,我妈的眼泪控制不住了:“我和你爸也就是说话声音大了点,结果,孩子吓得呀,怎么哄都哄不好……”


这时,我爸低声下气地对我说了一句:“你晚上好好看着莫莫,要是她睡得不安稳,就交给我,我抱着她睡吧。”


10


听完爸妈的话,一想到女儿惊慌失措的样子,我当时所有怒火都往脑门子上冲。


我努力压低声音,但却立场鲜明地向爸妈下了最后通牒:“我就是在你俩天天吵架的阴影下长大的,我曾经根本不想结婚生孩子。所以,我绝对不会让莫莫也这么长大。下次你们如果还要吵,那就回自己家去吵,孩子,我雇人看!”


我知道自己说这话时,有点冲动了。


在我印象里,强势如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我这样强硬地跟他们讲话的。


但我也有自己的底线。


不管当年的我多么委屈无助,都过去了,我可以忍。


但如今我也当妈了,绝对不允许女儿受到这样的伤害。


11


然而,面对我的警告,爸妈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收拾东西,生气离开。


我爸望着窗外,用他这辈子最卑微的语气说:“今天莫莫哭成那个样子,让我和你妈想起你小时候。说实话,我们非常内疚。我和你妈吵了一辈子,什么解恨说什么,从来没考虑过你是什么感受。兰兰,爸妈对不起你。”


我爸的“对不起”,把我整破防了。


没想到,这辈子,有一天,也会听到来自爸妈的道歉。


而我妈呢,在我泪流不止时,又补充了一句更扎心的话:“生你那会儿,我和你爸才23岁,啥也不懂,年轻气盛,吵架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时候把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所以,哪有什么隔辈亲。现在,我们对莫莫,要星星不给月亮的,其实是把当初那些愧疚都找补回来……我和你爸啊,就是蠢,自己的女儿当猪养,女儿的女儿才知道照书养。”


12


不记得那天我们还说了些什么。


只记得,一回到房间,我就把睡得正酣的莫莫抱在怀里,恨不得把她亲醒,告诉她,我对她,有多感激。


她的出现,修复了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也是在抱紧她的那一刻,我和爸妈原地和解,我一直如绳索般被束缚的心,豁然解放。


我自己也当妈妈了,终于体验到一个母亲历经生门的疼痛与勇敢。


因为孩子,我看到了爸妈的局限,也等到了爸妈的反思,我终于放下了要求父母完美无缺的执念。


而这些,如果没有当妈妈,或许这辈子,我都很难那么切实地放下吧。


13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当我完成了与父母的和解后,又在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里,被重新养育了一次。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慢慢发现她真的像极了童年的我。


是属于那种犯了错,宁愿哭死也绝不会道歉的孩子。


你犟,她比你更犟。


所以,每次女儿犯倔把我气到半死时,冯涛都会坚定地站在莫莫那边,各种话术:“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你是不是觉得委屈?其实,与其冷战,不如说出来,你一定有你的道理。”


冯涛会在她数学考不及格,被老师叫家长时,无限温和地对她说:“爸爸知道你觉得不及格很丢人,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不及格的,谁也没资格嘲笑一个已经尽力的人。”


包括女儿不是一个很合群的孩子。


我很着急,可是冯涛就看得很淡:“只要不妨碍别人,她有权利做一个不合群的人。与其拿时间去讨好全世界,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换种方式想,这也是好事。”


所以,他支持女儿周末到图书馆去看书,一看就是一天。


支持她跑到植物园,静静地观察蚂蚁蝌蚪西瓜虫……


支持她字还不认得几个,就用各种鬼画符开始写她的“百科全书”。


14


我羡慕冯涛眼神里流淌的,那份对女儿巨大的支持与欣赏。


包括她那并不讨喜的性格,他会由衷地说:“其实,一个人讨好世界的样子挺孤单的。我闺女有她自己的世界,不需要讨好谁来赢得什么。”


冯涛那份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都爱你的悦纳,对我来说,是无声的教育。


当他无条件支持喜爱女儿时,我感觉自己也是被爱且幸福的。


女儿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但因为她有一个平和自洽、内心强大的爸爸,她的成长比我的成长要快乐许多。


15


人为什么要孩子?


我在女儿一个人跟蚂蚁玩一上午时,在冯涛放任欣赏的目光里,找到了答案。


因为孩子,是爱情的延伸。


因为只有孩子,会让我们放下内心的委屈、自怜,学会释放爱,懂得这世界上,真的有无条件的爱。


因为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修复自我的机会。


每个生命都自带BUG,当我们能够接受孩子的缺点时,其实也就宽容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因为孩子,曾经内心紧张僵硬的我,停止了自我内耗,变得松弛柔软。


因为生命有限,可是,爱,会生生不息。


而孩子,就是爱的教科书。


16


就在半年前,我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这次,绝对是一个意外。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冯涛时,他问我:“知道这件事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回想了一下:“惊喜。”


他说:“我也是,感觉又被天使选中了。”


而我自己也想不到,从前发誓不要孩子的自己,如今马上就要成为二胎妈妈了。


人总是会变的。


感谢我的孩子们,让我变得柔软松弛,平和自洽,让我拥有了爱的能力。


与其说我是养育了他们,莫不如说,是他们给了一次重新成长的机会,让曾经自怨自艾的我,学会了爱与被爱。


他们重建了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所以,我和冯涛再次兴高采烈地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自己为自己颁发了准生资格证。


我们一起祈盼更加热闹沸腾、鸡毛飞上天的日子……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 天天要闻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单亲妈妈,79年的羊,今年46岁了,独立抚养一个大一的娃。我在饭店工作,为了碎银几两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闲见缝插针的写小作文贴补家用。生活从来都是惧怕强者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从三十多岁就自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 天天要闻

邻里街坊那些事儿(5):洁癖和待客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原创作品,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与转发!我们3楼的高阿姨在社区里工作,人长得不漂亮,但能说会道,关键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干净。听对门葛大妈说,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结婚几十年,她老公从来不让她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就连两个孩子小时候也没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