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是个特殊的年纪,也是人生阶段的分水岭,三十岁之前都是你我都是小孩,三十岁之后都是成年人,不管你是否准备好。
上个月13号,常年在外地工作的我突然接到爸爸的电话。我一般都是每个月和我妈固定通电话,极少和我爸通电话,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果然,电话里说我妈因为糖尿病引起严重呕吐住院了,接连3天情况没有好转。
我说实在不行就转院到市里医院,我爸说他也不知道哪家医院合适,这个问题对于一个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玩的60多岁的老人而言确实超纲。我思忖了十多秒说:那你先照顾好妈妈,我明天回来了解下情况再说。
挂断电话,原本工作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我立即向领导请假回家。第二天坐6点最早的飞机从南宁直达武汉,下飞机后匆匆忙忙赶到医院,了解情况后当机立断转院到市中心医院。接下来就是办出院手续,打车去市中心医院,带着我妈做各项检查,办住院手续,直到把我妈推到急诊病房我才有空休息一下。
我从早上4点起床坐飞机,处理完各项事情到晚上7点紧绷的神经才稍微放松下来。在医院陪护3天直到我妈病情稳定后我才赶回工作地南宁,接下来又花了几天才把落下的工作补上。一整个流程下来身心俱疲,却无处抱怨,因为我深知这是临近三十岁人应尽的职责。
群姐是我们部门里年纪稍大的同事,人非常好,平时经常像大姐姐一样照顾我们。月初时,一向乐观积极的她突然一整天都忧心忡忡。出于关心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后面才知道晚上接到她哥哥的电话说她爸爸突然中风住院了,还说她哥哥以前从来不通电话。
说着群姐突然控制不住泣不成声起来,在一旁的我手足无措,只能安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过了一会儿群姐情绪慢慢平息下来,说了一句我至今不忘的话:不知道你发没发现,现在最怕的就是接到家人的电话。我没有直接回答,但是心里深以为然。
30岁的我们正是拼劲十足的时候,我们看不惯小县城的勾心斗角,也不希望在老家小县城碌碌无为一辈子,我们希望去大城市去追寻自己的星辰大海。忙着拼事业的我们,一年到头可能只有年节才有时间回家和父母团聚。
同时,在我们30多岁的时候父母也渐渐老去,健康问题开始慢慢凸显出来,很多父母处理不了的事情可能需要我们儿女亲自处理。作为农村出生家庭,而我爸妈属于晚婚晚育的代表,这块感受尤为深刻。工作和父母照顾,成了长期平衡的问题。
我从毕业之后就离开老家到大城市工作,多年以来都会保持一个月与家里人通话一次的习惯。每次打电话,父母永远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每次我们都很忙。
除了我主动打电话,还有一类电话每次接到都让人“心惊胆战”:那就是父母主动打过来的电话。据我多年在外工作的经验,除了刚工作那一两年关心我们工作是否适应,也除了年节通话,其他打过来的电话基本是有事需要我们处理的。父母诸事顺利的时候一般不会给我们打电话,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随着年岁越长,一个道理无数次被验证:过了三十岁的年纪,最怕家里人打电话。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人,是社会中人就会有各种关系,父母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这些关系组成一个盘根错节的情感网络牵绊着我们。我们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扮演好每一种角色,确保我们不被社会所抛弃。网上有句很残酷却很真实的话: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好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
歌曲《我来人间一趟》里写到:我来人间一趟本想光芒万丈,谁知世人模样只为碎银几两;我来人间一趟历尽风雨沧桑,无意打碎夕阳却被劝返天堂;我来人间一趟也曾年少轻狂,怎奈世事无常终难如愿以偿;我来人间一趟受尽世态炎凉,回顾前尘过往徒留满腹惆怅。
三十岁的我们一瞬间就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我们不求光芒万丈,但求不负韶华,无愧于心,踏实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