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麓北麓 2022-08-19 14:37发表于陕西
收录于合集
#情感48
说真的,前段时间,
火了一把的“二舅”,没觉得有多治愈。
放眼中国农村,在以生孩子无任何成本,
且还生的越多越有盼头的五六十年代,谁家没一两个娶不到老婆、身残志坚他二舅,二叔,二大爷。
他们大多数,身体有残缺,被人夸善良、聪明、好学、勤快,任劳任怨,成为家里的劳作主力。
而我们在同情、赞扬他二舅的时候,
仔细想想,难道生于那个年代的他二婶、二姨、二姑不值得宣扬吗?
她们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的女性,继承了中国妇女身上恭顺服从和坚韧不拔的品德。
她们大多数认命,把一切悲苦都认为是命,这是她们对于一切人生际遇的终极解释。
他“二婶”,18岁嫁人,公婆有公职,待人明事理,在那个年代还算是名门望族,家境算殷实,他二叔比她大几岁,一表人才,对于原生家庭不好的二婶来说算是一个好归宿。
她心思简单,对人友善,每天乐呵呵,虽然丈夫从年轻秉性使然,贪玩爱交朋友,常常不归家,但她没有怨言,家里脏活苦活都是自己默默承担。
20岁生了大儿子,21岁生了二儿子。
随着时代变迁,孩子成长开支,原本可以靠养殖畜牧、家里的粮食加工厂家过着小日子的情形每况日下。
直到家庭经济负担越来越大,他二叔依然保留着少年气,从小的优渥条件,造成了他不知茶米油盐的苦恼。
他二婶,眼看没法全倚靠丈夫过好日子,日子还得自己过,她没有为这些事与他二叔吵架,而是拜托家族里能干有门路的堂侄女带她走了出去,成为了90年代的广东外来打工人。
她勤恳,踏实,在广东一家台资电子厂流水线没有空调的简陋厂房里,常年备受高温煎熬,一干就是十几年。
她平日省吃俭用,用一人微薄的工资盖起了家里的四层小洋楼,把两个孩子养成大小伙。
虽未大富大贵,但这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农村妇女,改写自己命运、家庭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么多年,她没有埋怨过丈夫,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命运,没有向别人诉苦,而是自己默默承受,再苦再累,依然整日笑对生活。
这样的二婶,应该得到我们无比的尊重和敬佩!
另一位他“二婶”,个子娇小,心灵手巧,但嫁了憨厚老实的丈夫,生了两个女儿后,家庭一贫如洗。
随着两个女儿初中毕业,要到县城上高中、乃至大学,学费生活费让这个家庭乌云笼罩。
他二婶,活到中年去的最远的地方是老家县城。
为了女儿,不能再活成她的样子,她勇敢的背上挎包,跟着有经验的老乡去了长三角洲的某个地方谋生。
在她外出的很多年里,有人骂她不守妇道,有人说她弃家跑了,不善言辞的丈夫从未替她辩解过。
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农村女性,漂泊在外十几年。
她能每月给女儿寄生活费,每年按时给女儿交学费,就已经无法想象怎么做到的。
很多年后,听说两个女儿大学本科毕业,安家江浙一带后,她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
我们无法想象这么多年她吃过的苦,流过的泪,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暗夜袭来,她一定是拼尽了全力。
这样一个矮小瘦弱的身躯,它支撑过这个家庭的全部,十年如一日榨干了自己的血和热。
这样无私的母亲,这样伟大的女性,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她。
他“二婶”只是中国农村女性的缩影。
像他们一样的女性,在现在的农村,仍然比比皆是。
她们勤快,好学,隐忍、善良、吃苦耐劳,三从四德,孝敬公婆,心思单纯,与世无争。
她们在家里,是劳作的主力,家务活全包,遇到无能的丈夫,她们还要外出打工赚钱,承担家庭的负重。
她们虽胸无大志,虽无超能力。
但都在努力活着,背起行囊,远赴他乡,为家庭竭尽所能.........
所以,别只顾着宣扬他“二舅”
如果没有这样一群朴实无私、隐忍负重前行的“二婶”们,多少个家庭将妻离子散,多少个孩子将没有未来,世界会黯然失色........
请为她们鼓掌,她们正在承受着比“二舅”更艰辛的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