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世上没有后悔药”。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已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犯过的错或已经发生的违法违纪甚至是犯罪的行为,感到后悔不迭时,已经是再也不能改变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有没有一种方法,让人不后悔、少后悔、小后悔不会变成大后悔,或者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后悔呢?其实,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后悔情况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上也有后悔药”。
01.学习是治疗后悔的长效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们之所以常常会有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言行,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当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或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一种无知的结果。
二是虽然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但因为一时的冲动,导致不当言行的发生,是一种个人修养不够的结果。
三是虽然控制住了一时的冲动,但经不住诱惑,在不良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蕞终未能守住底线,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一种侥幸心理、赌博心态导致的结果。
所有这些都是学习不够造成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是要学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耐得住寂寞。
二是要学政治,明是非,顾大局,讲规矩,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住方向。
三是学法律,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守得住底线。
四是要学科学,破除迷信思想,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认知世界的水平和立足社会的本领,经得起诱惑。
做到了这几点,人的一生就可能不后悔或少后悔。
02.纳谏是治疗后悔的苦口良药。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时候对所有事情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明智的选择和正确的处理,难免会因犯错误而感到后悔。
要想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做到善于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勇于接受别人的规劝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别人的直言相谏,虽然有时候会使自己很难堪、很痛苦甚至是难以接受,但往往能使人们看清自己的不足,避免错误的发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勇于纳谏,虽然很难,确是治疗后悔的一剂苦口良药。
03.警示是治疗后悔的免费药。
人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些人犯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错误。有的人受到了领导或组织的批评教育,有的人受到了法纪政纪的处理,有的人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虽然发生在别人身上,但对自己来说要引以为戒,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避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警示,是在自己还没有付出代价时,治疗后悔的一剂免费良药。既不能对别人的错误视而不见,认为与己无关,更不能重蹈别人的覆辙,令自己悔之不及。要常存敬畏之心,善于汲取别人的教训,尽量减少自己犯错的可能。
04.反思是治疗由小后悔变成大后悔的特效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汲取教训,进而由小错误逐步演变成大错误,甚至是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蕞终由小后悔变成了大后悔,这样的惨痛教训数不胜数。
治疗这种后悔病的特效药,就是常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苗头或倾向,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已经犯下的错误,既要克服怨天尤人、强调客观的思想,多从自身查找原因,从思想和灵魂深处进行反思;还要克服麻痹大意、不以为然的思想。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就会大洞难堵。小错误不断,就难以保证大错误不犯。只有自觉地、主动地、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避免由小后悔演变成大后悔。
05.改造是治疗再后悔的处方药。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摔倒一次,也许是有原因的,甚至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则是愚蠢的,多次摔倒则是不能令人容忍的。
在监狱里,经常会有一些“二进宫”、“三进宫”的罪犯,有的甚至是“七进宫”、“八进宫”。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违法犯罪后,没有真正的改造思想、矫正恶习、重塑灵魂。
一个人犯下大错甚至是犯罪时,仅仅靠自我反思是不够的,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接受惩罚和改造,而这种惩罚和改造是强制的,是按照一定规矩和程序进行的,而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
就如一个生了大病的人,不想吃药打针是不行的,采取保守治疗的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迟早还要复发的,甚至会更严重。只有痛下决心,按照一定的疗程和处方,对症下药,挖掉病根,才能真正痊愈。
人生难免会有小后悔,甚至是大后悔,只要能够做到真心改造,按照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规范,去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照方抓药,标本兼治,就能够将再后悔这一顽疾彻底治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内容为作者原创,侵权必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