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乐山摄影报道
舞蹈老师景锐和大学生卿万余,将在四川乐山进行为期五天的培训,以参加这场为聋人和盲人准备的普通话水平考试。5月18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时,封面新闻和他们聊起了残疾人考证的那些事。
盲人考生考场
聋人考普通话
一张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在记者抵达乐山师范学院时,天气难得的凉爽,学生三三两两走在校园内。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以下简称:乐山师院特教学院)坐落在校园深处,有高大的树木围绕,四川省第一期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培训及测试开班仪式,正在学院内进行。开班仪式介绍,本次培训班共有50名残疾考生,其中,10名视力残疾人,40名听力残疾人。
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称呼卿万余为“小鱼”,她是该校大四学生,也是培训班的一员。小鱼留着长长的头发,戴着助听器,听力和发音都没有太大问题。她的目标,是达到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
小鱼在8岁那年突遇听力下降,但相较于其他聋人,她的语言基础较好,所以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四年前,她考入乐山师院特教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理想是成为一名教师。“我之前参加过健听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但是达不到二甲要求。”
目前,我国普通话水平等级,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划分为三级六等,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人员,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其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该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小鱼虽然发声问题不大,但因听力受损原因,咬字并不十分清楚,在以健听人为主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她并未成功通过二甲测试。
如果说,小鱼考证是为了就业,那舞蹈老师景锐则是为了自我提升。景锐因发烧导致耳聋,也最终影响了发声,在采访过程中,特教学院的辅导员周丽岚担任手语翻译。
“我是一名舞蹈老师,教学对象大多是聋哑儿童,我虽然已经拿到了普通话三甲证书,但有这个机会能考二乙,也想来试试。”景锐在手语翻译的帮助下,“告诉”记者。
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
让残疾人考证规范化
“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除了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外,还要使用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四川省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站长刘秋竹告诉记者。
“手语其实也和方言一样,有地域性差别,可能同一个词,不同地区的人就有不同的打法,所以考生需要提前学习和熟悉国家通用手语,便于在考试时使用。”周丽岚介绍。
针对听力残疾人开设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阶段,听力残疾人员将通过“写汉语拼音”“写命题说话文本”的方式完成笔试;面试时,则通过“打手语”方式完成多音节词语、短文和命题说话的表达。而视力残疾人员在考试时,则是通过朗读大字版试题或国家通用盲文作答。
听力残疾人面试测试室,聋人需要在这里通过手语作答
而作为考官,除了要掌握普通话测试的评分标准,还需要掌握国家通用手语的规范性使用标准,记者在该测试站了解到,国家通用手语的评分标准,与普通话相似,“都有比如‘缺陷、错误’一类的评判。”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王欢告诉记者,她目前已经考取了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证书,正在试用阶段。
“虽然考试形式不同,但证书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刘秋竹说。记者通过比对学院学生陈思雨此前考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发现,除了测试机构为“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听力残疾人员测试站”,其他内容与健听人考取的普通话证书相同。
在记者离开学院之前,该院的老师和学生依旧在忙碌着即将到来的培训课程,“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希望这次能一把通过。”小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