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年准备惊喜 向明初中为初三毕业生送上校园“声音纪念册”| 学堂有名堂

一年前,同样的初夏时节,向明初级中学初二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作业——用专业录用设备,去采集喜欢的校园的声音。

图说:一年前同学们在校园中采集声音 采访对象供图

他们原以为只是参与了一次科创活动,并没有想到,这是学校提前一年在为他们准备毕业礼物。昨天,向明初级中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收到了一份大大的惊喜——自己一年前录制的声音,被制作进了一张有声立体纪念卡。300余名同学,每人一张,各不相同,成为一份独属自己的“声音纪念册”。

图说:每份“声音纪念册”都贴着姓名条,内置每名学生自己采集的声音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下课时的喧闹声、校园水景的潺潺流水声、雨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清脆的鸟鸣、赛场上篮球鞋摩擦地面的声音、篮球弹起的声音……细小的声音被同学们捕捉下来,看似寻常,但在离别的那一刻,显得无比珍贵美好。有同学录下自己小声的哼唱,有同学录下对五年后自己的期许,也有同学录下当时当下想对自己说的话,“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没有真正的属于你,不必惋惜,始终真心真意”。

图说:同学们捕捉校园中细微的但让人难忘的声音 采访对象供图

用初三(5)班男生赵梓豪的话说,当长大后的某一天,重新打开这张卡片时,一定会唤起对儿时的回忆,重新感受那份温馨和美好,以及青春热力四射的感觉。“我和同学们一起录了出去玩耍的声音,会有‘你别跑’‘我要抓住你’这样的细微的声音……还给用这支录音笔的下一批同学录了祝福,祝福他们有明媚的未来。”初三(6)班女生费子媛说。

校长冯强介绍,采集完声音后,后续的加工和制作,是在学校的声音实验室完成的。这是学校的一个创新空间,配备有人工智能感知互动装置、声音算法建模软件、可视化装置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生对声音数据分析处理,借助声音生成AR艺术创作,从多重感官上激发学生的跨学科认知。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用AI技术自编了一段属于2024届毕业生的主旋律,舒缓悠扬,再将其和每个人采集的声音合成在一起。

图说:在声音实验室,同学们将采集到的声音输入电脑 采访对象供图

卡片打开,教学楼跃然眼前,芯片里传出的“校园之声”仿佛让时光倒流。读着手写的校长寄语,似乎耳边回响起老师的叮咛。

图说:翻开卡片,教学楼跃入眼前。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摄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展现向明人的独特风采,活出真实、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