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他左腿扎满钢针 如今,获全省“新时代好少年”!

每天清晨,在高台县西街小学的操场上,有一个奋力向前奔跑的身影,他的速度很慢,而且略显蹒跚。“加油!再坚持一下,我可以跑得更快更稳……”他边跑边给自己打气,他就是高台县西街小学五年级2班的孙兴源。

孙兴源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左小腿因患有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无法正常行走。从4岁开始,用十几根钢针做成的支具扎进他稚嫩的肌肉里进行固定、拉伸治疗。经过前后8次手术,现在他虽然能够基本正常行走,却无法进行剧烈运动,他的腿部除了里面有支撑钢板外,日常学习生活中还需要佩戴护具,被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在现实面前,孙兴源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勇敢向前“奔跑”。近日,他被评为甘肃省新时代好少年,并推荐参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乐观坚强 勇于挑战“不可能”

腿部的残疾,并没有让孙兴源自怨自艾。今年六一儿童节西街小学举行曳步舞团体操比赛,他想挑战自己,便也报名参加。对其他学生来说只要练习2到3遍就能掌握的动作,孙兴源却显得有些吃力,总是跟不上同学的步伐、动作也不太标准。孙兴源不想因为个人原因而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他每天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从步履蹒跚、满头大汗到动作标准,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最终他以规范流畅的动作和全班同学一起参加完比赛,而且还取得了好成绩。“孙兴源同学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从来不以自己身体不便找借口,不怕吃苦,团队意识也很强,我们都很佩服他。”同学桑晟轩说道。


孙兴源常说,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经常帮助他,让他感到很温暖,他也非常喜欢他的同学们。对于自己不能参加的一些集体活动,孙兴源也总是主动承担服务工作,帮参加比赛的同学打水、拿衣服,加油助威。

品学兼优 老师同学眼中“佼佼者”

在学习上,孙兴源有着一股儿不服输的韧劲和令人钦佩的毅力。每天早上完成体育锻炼后,他总最早到教室开始学习。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思考,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用清晰而有力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他对待作业的态度更是严谨到了极点,每一道题目他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小小的作业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孙兴源的学习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我们有不懂的问题他都会指导我们。”同学李昕妍说。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孙兴源每学期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而且先后荣获学校科学知识竞赛第一名、数学速算比赛二等奖等优异的成绩,在“英语节”趣味活动中,他设计制作的手抄报图文并茂,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懂事贴心 爸爸妈妈的“小暖男”

孙兴源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常年在本地偏远的地方打工,半个多月才能回一次家;母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他和弟弟,非常辛苦。懂事的孙兴源深知父母的艰辛和不易,知道自己的残疾为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在生活中也很节俭,从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反而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用稚嫩的肩膀分担父母的压力。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第一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帮妈妈洗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年幼的弟弟并辅导弟弟的学习,当妈妈不能按时下班时,他还会主动承担起做饭的任务。“娃娃先后做过8次手术,有时候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不仅学习上的事情从来不让我们操心,还反过来安慰我们,帮我们分担家务……”孙兴源的妈妈寇俊丹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孙兴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漫天乌云也遮挡不了向阳开花的决心和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腿部残疾不是我退缩的理由,我希望通过努力收获成功、通过奋斗享受快乐!”

(记者:夏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