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明区长明中学200余名学生来到长兴镇潘石村劳动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专员与教师的带领下,在农事体验与学习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平时用的筷子有多长?”在基地劳动教育专员的讲解和引导下,学生们戴上手套,拿起刨子,把长木条放进模具里,一下一下推出筷子雏形,再用砂纸打磨光滑,亲自上手体验制作一双筷子。另一边,学生们6人一组、分工合作,挑选出合适的芦苇,有序排列后再用绳线捆扎结实,共同体验压帘子的手工活动。期间,学生们或独立动手,或分组协作,在扎风筝、制筷子、砌花墙、编草盖、压帘子、制烀糕垫等劳动课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滋味,在实践中培养勤劳踏实、团结友善的劳动品质。
长期以来,学农是上海学生的“必修课”。崇明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完备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资源,近年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这里开展劳动育人“大思政课”。早在2021年,潘石村和上海交通大学“牵手”,探索建设劳动教育实践阵地,开展“收获在金秋”劳动实践。
今年,结合潘石村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目标和农村资源禀赋实际,区教育局与长兴镇携手,将潘石村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升级”,共同打造上海市综合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出课堂、走向广袤土地、走向农业产业,让学生从小根植“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
今年3月试运营以来,基地共迎来22批7500余名大中小学生前来参与劳动教育。“在区教育局的指导关心下,我们整合现有资源、遴选和培训劳动专员、建设实践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事劳作、农器制作、农村治理、农俗协作等系列课程,培养了一批本土的教育专员。”潘石村党总支书记汤美忠说,接下来,潘石村将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不断丰富课程、创新载体,扎实提升劳动教育育人实效,努力打造成为上海乃至于长三角的劳动实践基地的标杆。
记者:许聪、张志豪
编辑:陈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