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127-“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现在怎样了?


2015年5月1日这一天,我更新了一篇文字,题目为《春日笔记460—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内容如下:

时间:2015年4月14日早上;

地点:河南省实验中学;

人物:任职11年之久的女心理教师顾少强

事件:顾老师申请辞职,所写的辞职信上,只有短短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结果:领导批准;

后续:如此任性潇洒的辞职态度,引发了各大媒体与网友的热评。

对于上班族来说,辞职申请可谓屡见不鲜。待遇不够高,发展空间窄,晋升无希望,老板太抠门太暴力等,都可以是辞职的理由。当然了,为了更顺利跳槽,总是要写得委婉一些,比如“要回家建房子,准备结婚”,“老婆要生了”,“离家人太远、无法照顾孩子”等等。不管什么理由,都得含蓄甚至“低三下四”,免得被老板抓到小辫子,不给辞。

河南实验中学的顾老师,并没有如此八面玲珑,她也许认为没必要。

顾少强:我不想干了,我想释放掉“压力山大”的包袱,想走出围城,到更广阔的世界走走看看,以实现自己的平生夙愿。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我又何必那么世俗虚伪,说一些违心的、不着边际的话呢?有太多的人,已被社会大染缸涂得面目全非,从而失去了本真的自己。我不屑那样做,我的思想还是挺拔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就是顾老师辞职信的内容。

顾少强:我的工作很稳定,职称也上去了,待遇也很好。可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束不安的火焰在燃烧。11年了,如果学校是井,我真像井里的那只蛙;如果学校是一盆开始凉爽然后慢慢升温的水,我也像水中的那只蛙。开始觉得安逸,就不思跳出去,然后水慢慢地热起来了,再想跳出去,却是难上加难了。幸好我不是井底或盆中的蛙,我的理智告诉我:人生有许多活法,职称、票子、房子、车子、面子等,这都像浮云,转瞬即逝。我为什么要为这些外物而活得这么累呢?更精彩的路,还在等着我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么有范儿的辞职信,让很多网友大赞,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情怀”二字该作何解呢?我认为这里面有幽默、本真、自由、坦荡。是啊,当一个人太在意名与利时,他(她)就很难跳出物欲的枷锁,从而也就谈不上真正快乐。

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但在取与舍之间,更多的人会选择更现实一些的,舍掉那些看似不需要的。而矛盾之处就是,现实往往让人活得更累。快节奏的生活,催着我们不停地赶路,以至于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而舍掉的那些,比如梦想、比如压抑已久的远方,就会开始蠢蠢欲动,直到不可遏止。

顾老师的任性,让人心向往之。其实很多人早就想出去看看了,可是票票呢?没有票票的支持,就算出去了,就能快乐吗?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有网友如是调侃:“我也想去,但我五行缺钱。”“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联:钱包这幺小,哪都去不了;横批:好好上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写辞职申请,会不会如此任性?不过我此时的最真实想法,和顾老师这十个字一模一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完)



文章就写到这儿,让我们简单看一下花絮与后续吧:

2015年春节,顾少强只身一人,去云南旅行。在大理双廊的一家咖啡馆做义工时,和于夫相遇。通过聊天发现,彼此都不喜欢繁华都市,都向往简单的生活,都想开一家小小客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书喝茶弹琴。

于夫在成都经营理发的生意,他也是来云南度假的。

就这样,两个有共同志向的两个人邂逅了。爱情也不期而遇。和相爱的人拍拖后,顾老师的心愿也变了:“世界那么大,和你一起去看看。”

于夫迅速转让了发廊的店面,顾少强那封风靡全国的十个字的辞职信,也是平地起风雷。

2015年4月13日,顾少强辞职。16日,来到成都与于夫汇合。

几个月的旅行之后,顾少强与丈夫商议之后,决定定居成都。一边打算开客栈,一边准备做一个给成都青少年心理培训的项目。

2015年8月19日,顾少强和她的于夫一起,被郑州某旅游公司聘为“终身免费智慧出行体验师”。受聘的顾少强夫妇,享受该旅游公司旅游景点终身免费旅游的待遇,并将以体验师的身份分享心得体会。据悉,这是顾少强第一次从事商业代言行为。

2015年10月10日,顾少强与于夫在成都街子古镇真武街95号(他俩共同开办的远归客栈),举行了婚礼。

2016年3月,顾少强怀孕。 同年12月9日,女儿出生。



2021年年初,顾少强带着孩子,陪母亲回到了郑州,于夫留在古镇经营客栈。由于疫情和郑州暴雨的影响,她暂时留在了郑州。

应朋友邀请,顾少强在本地的一家小剧场说了场脱口秀,她将这几年的经历编成了段子。

辞职后的这六年里,顾少强后悔过吗?

顾少强:“不会,我是个从不后悔的人。”“这6年我不知道铺了多少张床,套了多少张被套,刷了多少个马桶。大家听到可能觉得这就是一种苟且的生活,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你在那一刻的选择,一定是当下最想要的结果。如果你之后觉得不好,再去改变就好了。”

“从辞职到现在,我对未来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有心情就去旅行,该讲课就认真讲课,照顾家庭的时候,也会全身心投入。”

“我就是想过点不太一样的生活。现在看来基本达成了。”

有人如是赞美:这样的人生真的很好,想做什么都去做,不用被生活或者是现实所压垮,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有人如是感慨:就是一个人选择一种生活而已。诗和远方更多的是内心的境界。梦想一词被滥用了,其实我们最该对自己说的是:别做梦了,醒醒吧。有点理想能保持能靠近、不能或调整或放弃都挺好,自然就好。梦中的花园抵不上身边的一朵小花儿给你的。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岁月无痕),就是好日子,好过的日子。

有人如是批评:愚蠢,不知天高地厚。梦醒之后才发现世界并没有改变 ,只是自己又老了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