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为救同学错过职教高考,官方给出解决方案,获网友点赞过万

2025年05月14日20:40:25 教育 8992

在2025年5月10日山东省春季高考知识考试现场,一场跨越生死时速的救援与制度温情的双向奔赴,为这个承载着百万学子命运的考试季写下特殊注脚。当18岁的姜昭鹏在网约车上跪地实施心肺复苏的双手与教育部门特批启用备用试卷的决定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少年的善举与制度的暖心回应,更折射出中国教育在规则刚性与人性温度之间的深刻叩问。

一、生命至上:教科书式急救彰显职教改革成果

    在烟台开往考点的网约车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用7分钟生死救援,为突发心梗的同学抢回生命黄金时间。这个曾被调侃为"职校生只会打游戏"的群体,用专业素养给出了最硬核的回应:持续胸外按压、精准人工呼吸、及时使用aed除颤仪,整套操作如同演练千遍的标准化流程。这并非偶然,而是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必然成果。

    近年来,教育部推动职业院校将急救技能纳入必修课程,要求医卫类、服务类专业学生必须取得红十字会急救员证书。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职业院校急救知识普及率已达87%,超过60%的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姜昭鹏的教科书式施救,正是职业教育从"知识灌输"向"能力本位"转型的生动注脚。当社会还在争论"职教是否低人一等"时,这些用技能挽救生命的00后们,早已在生命考场交出满分答卷。

小伙为救同学错过职教高考,官方给出解决方案,获网友点赞过万 - 天天要闻

二、制度突围:备用试卷启用背后的治理智慧

    面对姜昭鹏的特殊情况,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没有陷入"破格录取"与"严格执规"的二元对立,而是创造性启用春季高考备用试卷。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实则蕴含着中国考试制度现代化的深层密码:

其一,突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桎梏。

    春季高考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模式,语文科目仅占200分总分中的100分。教育部门通过启用密封完好的备用试卷,既维护了考试公平性,又避免因单一科目缺考否定考生整体水平。这种"分科补考"机制,相较于传统高考"全科重考"模式,更具人性化与科学性。

其二,建立应急响应的制度通道。

    从考点核实情况到上报省招考院,再到启用备用试卷,整个流程仅用时4小时。这种高效处置得益于山东省2024年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因见义勇为等不可抗力缺考"可启动应急预案。制度预留的"柔性接口",让规则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保持弹性。

其三,重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认知。

    当部分网友呼吁"直接录取"时,教育部门选择用制度化补考替代行政特批。这种处理既避免破坏考试公平性,又传递明确信号:制度不会让好人吃亏,但也不会因个案突破规则。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言:"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让每个考生在规则框架内获得应有对待。"

三、价值重构:从"分数至上"到"生命至上"的教育觉醒

这场意外事件犹如棱镜,折射出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的价值转型:

1、在人才培养维度,

    职业院校打破"重技能轻素养"的窠臼,将生命教育、急救技能、职业道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开设的《现代服务素养》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8学时急救培训并通过实操考核。这种改变,让职业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2、在制度设计层面,

    考试组织方展现出惊人的制度创新力。从为视障考生提供盲文试卷,到为孕产妇设置独立考场,再到此次启用备用试卷补考,教育制度正在突破"标准化生产"的桎梏,向"精准化服务"转型。这种转变,恰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所言:"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让制度既有原则性又充满人文关怀。"

3、在社会认知领域,

    公众对"见义勇为是否该破格录取"的讨论,实质是集体价值观的嬗变。当90%的网友为教育部门的处理点赞,当"破格录取"的呼声与"制度刚性"的坚守形成理性对话,这标志着社会正在超越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走向"规则与温度共生"的成熟认知。

四、破局之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源

姜昭鹏事件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其一,完善见义勇为考生保障机制。

    建议建立国家教育考试特殊情形数据库,对因救人、救灾等不可抗力缺考的考生,实行"一科补考+总分折算"制度。同时,将急救技能纳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让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

其二,构建职业教育"双元制"评价体系。

    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对姜昭鹏这样的技能标兵,可探索"技能积分兑换"机制,将其在实训、竞赛中的表现折算为学业成绩。

其三,重塑社会对职教生的价值认同。

    建议设立"国家职业教育奖学金",对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中表现突出的职教生给予专项奖励。当社会开始用"大国工匠"的眼光看待职教生,"蓝领荣耀"才能真正照进现实。

结语:让制度有温度,让善举有回响

    在姜昭鹏跪地急救的7分钟里,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在考试院启用备用试卷的4小时内,我们见证了教育治理的现代智慧。这场生命与制度的双向奔赴,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中国教育在坚守公平底线与彰显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艺术,更映照出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价值坐标。

    当制度不再冰冷,当善举必有回响,我们终将明白: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而是塑造有温度的灵魂。姜昭鹏们用双手挽救的生命,与教育部门用制度守护的公平,正在共同书写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教育诗篇。而这,正是教育应有的模样——让每个向善的灵魂都有归处,让每份温暖的善意都被珍视。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小伙因救同学错过考试,后续来了:启用副题,安排补考! - 天天要闻

小伙因救同学错过考试,后续来了:启用副题,安排补考!

近日,因救同学而错过考试的姜昭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家纷纷呼吁给他一次补考机会。5月11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的姜昭鹏和同学叫了一辆网约车,前往考点准备参加山东省职教高考。谁知道刚上车1分钟,可能是心理紧张,同学突发心梗休克,出现在心脏
喜报!中国水电四局增添“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 天天要闻

喜报!中国水电四局增添“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中国水电四局教育培训中心(青海水电技师学院)朱永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入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高考季,别让这些 “隐形风险” 拖孩子后腿! - 天天要闻

高考季,别让这些 “隐形风险” 拖孩子后腿!

这款保险已为千万家庭兜底 每年高考季,家有考生的家长们总是满心焦虑。孩子备考时的心理压力、赶考途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考试期间的健康隐患,还有考后的升学风险等,每一项都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家....
读博当大学老师?这篇大实话告诉你真实体验 - 天天要闻

读博当大学老师?这篇大实话告诉你真实体验

最近有小伙伴问我:"读博去高校当老师到底咋样?"作为入职高校5个月的"新人",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跟大家唠唠,这行到底是"真香"还是"真坑"。一、先说优点:这3点确实香1. 工作氛围"佛系"但有人情味每天打交道的不是学生就是老师,整体素质偏高,
斩获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主题班会展评一等奖 - 天天要闻

斩获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主题班会展评一等奖

5月7日至9日,“江苏省首届中学优秀主题班会展评研讨活动(初中组)”在南京市钟英中学举行。 来自全省13个大市的27名优秀班主任同台竞技,各展风采。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现他们在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 射阳县第三中学教师张芳作为盐城市代表,凭借先进的育人理念、扎实的专业技能、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