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同承办的“强国之路与‘双一流’建设模式创新研讨会”日前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双一流”建设模式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院士、高等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及科研机构代表等。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主持,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等出席并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要坚守师范本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新文科研究范式,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五位专家学者围绕“强国之路与‘双一流’建设模式创新”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呼吁高校聚焦优势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时注重学科动态调整与稳定性平衡,通过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提出,人工智能正引发科研范式革命,同济大学以“1+n+1”行动计划为框架,做强人工智能本体学科,赋能土木、环境等传统学科智能化升级。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聚焦综合性“双一流”高校改革痛点,提出三大路径:一是构建开放学科生态,加快布局新兴交叉学科,打破专业壁垒;二是破解师资短缺困局,呼吁优研扩容与博士生培养模式革新;三是重塑评价体系,探索立德树人可量化指标。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在报告中直面师范教育体系的核心矛盾,并基于“强国必先强师”的战略逻辑提出要重构学科评价,建立教师教育学科新范式,打造教师培养共同体。教育部原副部长翁铁慧说,“双一流”建设需聚焦教育强国六大特质:思想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持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在学术报告环节,九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战略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说,教育强国建设需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向中高级阶段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在视频报告中说,一流学科与大学的标准应立足自主创新,破除“五唯”痼疾,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