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集团“彩虹计划”的招募邮件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宋启哲心中深藏已久的支教梦想。在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后,宋启哲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三月初春,他怀着满腔热忱,踏上了前往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谐里小学的支教之旅。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支教日记,看看他和孩子们的故事吧。
初遇谐里:见证希望的种子
谐里村与“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烈士曾驻守的百坭村比邻而居,曾经都是深度贫困地区。从百色市出发,111公里的蜿蜒山路让我们颠簸了近两个小时,难以想象,在道路尚未修缮的年代,村民们要走出大山该是何等艰难。

但令人振奋的是,如今,这片土地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屯间的硬化道路正在如血脉般延伸,高速公路穿行于山与山之间,山沟里正在兴建的高铁站更预示着无限可能。村里家家都通上了自来水,5G网络信号覆盖面也很广,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中广核援建的光伏发电停车场,这些蓬勃开展的基建工程,正为大山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支教时光:与童心共舞的乐章
初见谐里小学,其规模之小令我惊讶——四幢校舍围着一个小操场,学校一共90余名学生,其中多数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全校加上食堂大姐和保安大哥共17名教职工组成“教育大家庭”,彼此互相照顾,一起吃饭、轮流做饭,用最简单的相处方式诠释着最纯粹的教育情怀。

见到孩子们前,我还有些许忐忑与不安,在心中排练了好多次,如何和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快速和他们熟络。意外的是,孩子们的热情瞬间融化了我的紧张,他们簇拥而来,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欢迎。
“老师你从哪里来呀?”
“老师你教我们什么课?”
……
有孩子甚至羞涩地递来珍藏的零食,这份纯真的信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我心头升起。

此次支教,我被安排为四至六年级的体育老师,在上课时,我与孩子们展开了一场关于规则与成长的“博弈”。刚开始的课堂上,孩子们关于课堂体育活动总有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想打球”“我不想跑步”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初次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忍心拒绝他们,只能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在向专职教师请教后,我领悟到,真正的关爱不是纵容,而是帮助建立规则意识,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一味的“照顾”与“满足”。我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带领孩子们认识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渐渐地,孩子们也学会在遵守课堂规则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面对孩子们,我常常思考自己还能教给他们什么?于是我除了带好体育课外,结合我的专业与工作经历,精心策划了一堂核电科普课程。在核电科普课堂上,借助中广核数科开发的AR眼镜和仿真模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核电厂主控室。看到孩子们透过AR眼镜惊叹于核电站的壮观,争先恐后地提问时,我看到了知识在他们眼中点燃的璀璨光芒,深刻体会到支教的意义。
课余时分,我也常常回答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倾听他们成长的喜悦与烦恼。在谈到“梦想”这个话题时,有的孩子说想成为医生、老师……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以后也想去中广核工作!”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来支教的老师们都很厉害,我也想成为厉害的人!”我有些激动,更多的是欣慰,我对孩子们说:“想要实现你们的梦想,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哦,加油,你们一定能成为更厉害的人!”此时,我更加确信,教育的真谛,就是在心田播下梦想的种子。
彩虹之约: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时光如溪流般匆匆流逝,转眼间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望这短暂的经历,我心中虽有不舍,但我知道,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彩虹计划”中每一批支教老师的到来都是在为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让他们的未来多一种可能性。
这段支教之旅,不仅让我见证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坚实足迹,更与孩子们一起,收获了超越想象的心灵成长。或许我无法估量自己的核电科普课程、体育课、我的问题解答能在孩子们记忆里留存多久,但那些共同成长的点滴,那些被真诚照亮的瞬间,已经成为我生命里永不褪色的彩虹。

临别之际,孩子们紧皱的眉头和“老师不要走”的恳求,让我的眼眶一次次湿润。“老师要回上海工作了。”“那长大后我要去上海找老师!”一句句稚嫩却坚定的承诺,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礼物。
愿“彩虹计划”继续在群山之间架起希望的桥梁,让更多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终有一日绽放成满园芬芳。在春风化雨时,我们约定:当孩子们循着彩虹走出大山时,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奔赴更加美好的世界。
编辑 | 李丹
校对 | 张毓琪
审核 | 唐刚强 张丽娟
签发 | 韩云飞
素瓷来源 | 中广核数科


点分享

点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