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实施进入第五年,2020年入学的“强基一代”去哪里了

2024年04月15日22:25:26 教育 1862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我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徐玉芹,山东高考生家长口中的“老徐”,专注高考新闻报道与高考政策研究二十年。

强基计划实施进入第五年,2020年入学的“强基一代”去哪里了 - 天天要闻

记者 徐玉芹

“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会选择强基”。4月11日下午,正在图书馆研读文献的马晓东走出图书馆,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接受记者采访。

马晓东,“强基一代”,山东大学2020级历史学强基班学生,目前已转段至中国史方向继续深造。与其他同学不同,马晓东是入校后通过“补录”进的强基班。2020年“强基计划”横空出世,很多人还一头雾水,当年不少高校强基计划未能完成,其中包括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选择在新生入校后面向全校“海选”,以补足缺额。

如今,当别的同学还在为考研复试或找工作而忙碌,马晓东已经完成转段,每天有大把时间拿来研读文献,与同学一道探讨问题,或者写论文。

山大“强基一代”马晓东:认准了,就坚持走下去

2020年5月7日,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强基计划首批试点高校陆续公布招生简章。从小对历史感兴趣的青岛考生马晓东在懵懂中选择了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但遗憾落选。高考成绩公布后,总分649分的马晓东依然把目标锁定在历史学专业。2020年山东新高考首次落地,普通类常规批一共能报96个“专业+院校”志愿,马晓东填了24个,专业都是历史学,最终花落山东大学历史学专业。

2020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个年头。因为政策公布的较晚,很多人对这个横空出世的新政策谈不上了解,也不敢冒险。尽管有一批考生勇吃“螃蟹”,但是,不少高校当年的强基计划依然没能录满,其中包括山东大学。记者了解到,2020年山东大学共投放了180个强基计划,最终录取72人。学校在新生入校后组织了一次补录。正是这次补录,圆了马晓东的“强基梦”。

马晓东告诉记者,强基班最吸引他的是本研一体化培养与导师制。他说自己属于专业目标比较明确的学生,“从小喜欢读历史名著,喜欢和文献打交道,喜欢思考,有明确的做学术的志向。”因此,“补录”进强基班之后,马晓东如鱼得水,“强基班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很多同学是以学术为目标。”马晓东说,在强基班,他遇到了一批良师益友,其中包括过去的学业导师、现在的研究生导师谭景玉教授,“每次和老师、同学们交流,都有很大的收获。”

强基计划实施进入第五年,2020年入学的“强基一代”去哪里了 - 天天要闻

“进入强基班的四年,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治学方法和学术经验。”马晓东告诉记者,进入强基班之后,作为学业导师的谭景玉教授给他列了参考书目清单,“导师让我们读书,有疑问找他解答。”在强基班,马晓东还参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我在大二的时候申请了一个项目,请导师做的指导。”

在强基班氛围的熏陶与良师的引领下,马晓东对历史学的兴趣愈发浓厚。因此,到了转段阶段,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本院历史学专业,继续跟着谭景玉教授学习。“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中国史领域叫乡村社会史,山东大学在这个领域是研究重镇,有自己的学科优势。”

南开“强基一代”李兆伟:曾打算中途改道

与马晓东的笃定不同,作为南开大学的“强基一代”,物理学专业强基班的李兆伟原本打算在转段阶段“改道”,但三年的学习让他爱上了这个专业,并选择留下。如今,李兆伟已完成转段,留在物理学科学学院攻读光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李兆伟高中毕业于昌乐二中,2020年以66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南开大学物理强基班,成为“强基一代”。李兆伟告诉记者,当初在强基计划实施第一年就敢于“吃螃蟹”,主要是受政策吸引,“最吸引我的还是直博计划。”

真正进了强基班,李兆伟感觉比自己设想的更好一些,“资源倾斜的比较多,相对于普通班的同学来说,会得到更多的培养。”李兆伟说,从培养方案来看,南开大学强基班跟普通班便有明显区分,“比如我们从大一到大三会增设一系列有助于科研的课程,比如物理研讨、科研能力训练之类的,会有辅助你进行科研的课程。”除此之外,强基班的授课老师与普通班也是分开的。

李兆伟告诉记者,物理学强基班2020年共招收30人,三年后30人全部转段成功,“60%选择‘3+2’,40%选择‘3+5’”。不过,30名同学并未全部留在物理科学学院,“留下的有22人,选择理论物理的8人,选择光学的11人,3人选择凝聚态物理。”李兆伟选择的是光学“3+5”,也就是留在物理科学学院直博,攻读方向是光学。不过,这并不是李兆伟的最初设计。

“我最初的规划是到了转段的时候转到工科专业,比如去学人工智能。”但是,深入学习之后,李兆伟对物理学专业的兴趣逐渐浓厚,到了转段阶段,决定留下,攻读光学方向。李兆伟说,其实在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自己还是有些懵懂,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在强基班“3+1+x”的培养模式下,前面的三年其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三年的学习足够深入了解自己和专业,可能在这三年你的兴趣点就被触发了。”当然,如果你不想继续攻读本专业,也有其他方向可选。

“强基一代”转段完成,他们都转到哪里了?

对于后来者而言,大家更关注的是“强基一代”的转段去向。

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是“3+1+x”。作为“摸石头过河”的“强基一代”,在转段来临之前,谁也不知会发生什么。

“我们班21个同学全都转段成功了,而且大多数都留在了本专业。”马晓东告诉记者,留下继续攻读历史学相关方向的共17人,其中14人选了中国史方向,3人选了考古学,另外有两个同学去了文学院攻读现当代文学,还有两个去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他说,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大家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强基班‘3+1+X’的培养模式,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向外探索,去了解专业,也了解自己。”与此同时,这种本研一体化的培养方式也为大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比如普通班的同学用来备考研究生或者找工作的时间,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研读文献。”在马晓东看来,目标明晰之后,接下来就是扎扎实实往前走了。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徐延宝告诉记者,2020年山东大学共录取180名“强基一代”,三年后顺利完成转段的共有168人,转段率达93.3%。“绝大多数同学进入了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继续深造。”记者了解到,山大“强基一代”12名退出的同学,有的选择了出国,也有的回到了普通班。据了解,为保证强基班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通常采用阶段性考核加上动态进出机制的办法督促大家学习,毕竟强基班不是“保险箱”。

强基计划实施进入第五年,2020年入学的“强基一代”去哪里了 - 天天要闻

上图为山东大学“强基一代”转段专业分布

当然,不同专业的转段率也不相同。像马晓东所在的2020级历史学强基班,无一人在转段环节“出局”。而山东大学2020级哲学强基班的21名同学,则有3人未完成转段。顺利转段的18名同学分别进入了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等领域继续学习。山东大学2020级数学强基班的33名同学,通过转段进入了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运筹学与控制论、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数据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领域继续学习。

公开数据显示,南开大学2020级“强基一代”共有139人转段成功,进入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其中,81人直博,58人读研。139名同学的转段专业共包括75个方向,其中既包括基础学科领域的重点科学研究方向,也有在智能科技、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方向。

强基计划实施进入第五年,2020年入学的“强基一代”去哪里了 - 天天要闻

大连理工大学2020级应用化学强基班20名同学,除1人出国外,其余全部转段成功。其中12名同学直博,4人硕博连读,3人选择只攻读硕士学位。转段成功的同学,全部留在本学院,有的选择无机化学,有的选择精细化工,也有的选择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工业催化等。

不过,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后发现,“强基一代”转段很难用简单的通过率来统计,因为强基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都采取了阶段性考核加上动态管理机制,有人进,有人出,但总数保持动态平衡。因此,你看到的20或30人转段成功,未必是入学的同一批人。

过来人:对热爱的人来说,坐冷板凳也是快乐的

眼下,2024年强基计划开始报名。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已经完成转段的“强基一代”有话要说。

作为已经走过“3+1”的“强基一代”,南开大学的李兆伟建议有兴趣、有特长、有志向的学弟学妹报考强基计划,“可以冲一下更高的高校。”他尤其推荐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给你探索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你的目标在探索中逐渐清晰”。另外,强基计划在提前批之前录取,如果录取不上,也不会影响后面的报考。根据他的备考经验,他认为,学弟学妹如果具备一定的竞赛基础,对校测环节会更有利一些。

山东大学“强基一代”马晓东则表示,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他依然会选择历史学专业,选择山大,选择强基班。“强基计划适合专业兴趣明确的同学,当然也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他说,搞研究需要坐冷板凳,这对热爱的人来说是快乐,是享受。倘若志不在此,那便是枯燥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匈牙利获取驾照的成本大幅上涨 - 天天要闻

匈牙利获取驾照的成本大幅上涨

匈牙利媒体报道:根据中央统计局(KSH)的最新数据,匈牙利考取驾照的平均价格在四年内上涨了 60%,由于汽油、维修费用以及教练费等成本都更加昂贵,使得获取驾照的费用可能高达 80 万至 90 万福林。然而,问题不仅仅是成本普遍上涨,人们对待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 天天要闻

新高考为什么要倡导“教考衔接”?有三个重要原因

同旧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个近些年喊得很响的理念——教考衔接。什么是教考衔接,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大家知道,旧高考也有一个喊得很响的理念——以考定教。这个理念指挥了高考十几年,其弊端已经十分明显。
滨州医学院:政校企携手赋能 共促医学人才高质量就业 - 天天要闻

滨州医学院:政校企携手赋能 共促医学人才高质量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近日,滨州医学院举办“就选山东 ‘医’往‘职’前”2025年春季校园双选会暨“美好‘卫’来 ‘健’康烟台”医学人才筑梦烟台招聘会。招聘会现场,350家用人单位携1.2万个就业岗位进校揽才。该校4300余名毕业生参加招聘会,250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实现医...
“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进江科大助力大学生就业 - 天天要闻

“百校千企万岗”,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进江科大助力大学生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4月11日,江苏共青团“送岗直通车”开进江苏科技大学举办“百校千企万岗”示范招聘会。这是江苏共青团青少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联动各界协同发力,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搭建高质量就业桥梁,助力青年学子实现“好就业、就好业”。江苏省百校千企万岗”示范招聘会现场。 主办方供...
何同学的反讨好之困 - 天天要闻

何同学的反讨好之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AI生成事情是这样:4月11日晚,何同学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车的经历;他说以前打网约车时,司机让他给好评,总是嘴上答应,但事后就忘了。他觉得这样不太好,所以,现在改。如果司机服务真的很棒,他才会主动好评;不然就会直接拒绝;他还提到,自己以前比较爱讨好别...
大风天去不了考场,报名费打水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这钱,我退! - 天天要闻

大风天去不了考场,报名费打水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这钱,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阵风风力可达12~13级,中央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提醒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多地景点临时关闭,部分中小学及高校宣布停课或转为线上教学。△ 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截图受此影响,已经报名参加本届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的考生群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