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叫徐某某的东南大学本科生因虐猫视频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拒绝录取,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与机会的激烈辩论。
而这位考生随后又出现在兰州大学的调剂名单上,却没有被录取,再次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考研是个特殊档口
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总览,有突出恶劣表现的就可能被刷掉,现实的规则就是这样。徐某某的虐猫行为显然是严重错误的,而且表现了他在心理上可能有某种问题或异样。
然而,胡锡进却表示,我们的社会应该给这个年轻人改正的机会,让这个年轻人有出路和希望。
老胡的观点是,失去成为南大物理学院研究生的机会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了,他希望这名考生真正痛改前非,重塑自己的价值观。
对此,我不禁想笑,老胡,你是不是太仁慈了?
他都二十多岁的人了,有这种行为难道不应该觉得他心理有问题吗,还给机会呢?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个人都虐猫了,我还让他?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都不是上帝,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行为就否定他的整个人生。
但是也有网友觉得老胡说得对
我们的社会要给这个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让他从此处处招人嫌,各个机构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悔过?
如果徐某某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寻求心理治疗,改正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应该给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我想,这也是我们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对一个人进行“追杀”,也不能简单地给他一个“通行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评判机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改正错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虐猫考生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与机会的辩论。
我们不能简单地对一个人进行“追杀”,也不能简单地给他一个“通行证”。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评判机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改正错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