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河南•报业见行动
自2015年开始到如今
河南教师读书会周五阅读分享
已经走过了433期
2023周五阅读分享全新改版
以专题阅读方式
让阅读朝向更深处探索
提升阅读和思考的深度
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2023年12月的阅读专题是
“走近曹文轩”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围绕“含泪的微笑”这一主题,我们有侧重地选择了曹文轩的《根鸟》《黑痴白痴》《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和《枫林渡》这5本书,希望从这5本书出发,走近曹文轩,了解成长。
活动中,5位领读人从“成长主题”出发,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话题不仅具有深度、广度,而且还有灵活性和开放性。项目组的15位老师在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中,且读且思,且思且行,形成了9万多字的交流成果。
小师精编了这个月的主题阅读内容,与热爱读书、渴望专业成长的老师们一起共享。
含泪的微笑
——书香河南•河南教师主题阅读2023年12月月度报告
时间:2023年12月
地点: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67643920)
内容:曹文轩《根鸟》《黑痴白痴》《青铜葵花》《枫林渡》


策划:
吴帅(新蔡县河坞乡戚楼小学)
领读:
吴帅(新蔡县河坞乡戚楼小学)
黄国琳(淮滨县实验小学)
梁波涛(镇平县彭营镇中心小学)
王田田(新蔡县顿岗乡下丕岗小学)
刘小博(新蔡县栎城中心小学)
跟读:
张玉兰(永城市城关镇胜利中学)
杨付凯(遂平县嵖岈山镇周楼小学)
李之梅(武陟县北郭乡城子小学)
曹新玉(新蔡县河坞乡戚楼小学)
周筱岚(濮阳市第八中学)
李朋利(清丰县固城镇吕家中心小学)
杨玲(鹿邑县生铁冢镇第一初级中学)

精
彩
摘
要
01 河南教师读书会“好书私享会”第429期

内容:曹文轩《根鸟》
时间:2023年12月1日
领读:吴帅

话题一:这本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张玉兰:小说开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开篇就把我带进了奇异而玄妙的境界,白鹰的突然出现、故意牵引、决意牺牲,都是为了让根鸟注意自己,让根鸟发现白布条,或者说在根鸟的心里注入一个梦,一个离奇的、玄幻的、神秘莫测、令人神往的梦。
吴帅:看到月亮就知道作者想家了,看到丁香、细雨就知道作者有着化不开的哀愁。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着自己也踏上了这一段旅程,去和白鹰们见面,去寻找自己的梦想,那个时刻是比较激动的!根鸟首次独自外出打猎,太阳偏西的时候还毫无收获,少年的叛逆和倔强支使着根鸟决意要带回一些猎物。
曹新玉: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是根鸟离开家乡去寻找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在旅途中被人贩子拐去当童工的一章。他因为轻信别人,被骗到一个地方不停的劳作,后来在一个老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读这一章让我感觉惊心动魄,时刻为根鸟担心,同时也让我感叹世上还是好人多,只要坚定心中的梦想,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话题二:你觉得《根鸟》是一部什么主题的小说?
梁波涛:这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主题的小说,和《草房子》《红瓦》构成了作家曹文轩的少年成长三部曲。作者用现实与虚幻相间的诗意笔调,勾勒出少年寻梦的历程,少年根鸟,从家乡菊坡出发,在打猎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女孩紫烟发出的求救信号,开始踏上了寻梦之旅。在青塔,根鸟扛木头赚来的钱被黄毛骗个精光;在鬼谷,根鸟被长脚骗去成为奴隶,替采石场搬矿;在米溪,根鸟被富家女秋蔓看上,又差点成为上门女婿;在莺店戏院里,流连于明角金枝编织的温柔富贵乡里。
周筱岚:曹文轩先生说,儿童文学不只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悲悯、悲剧,也能给孩子们带来更丰富的感受。
黄国琳:书写少年成长,追梦,特别适合年龄稍大的年级孩子阅读。不过想要孩子从故事情节跳出来,思考成长、思考梦想,老师得有深度引读。像刚才吴老师读得那样透,才能真把学生引进去。
话题三:从教师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部小说?

吴帅: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这中间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阻力,有来自个人的,有来自他人的。毕竟生活中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不是太多,在众多不理解自己的人中,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会被认为是另类,是疯子。
张玉兰:就像今年年初加入河南教师读书会,我也是挣脱了很多束缚,也是渴望身边多一些,可以引领自己的贵人。鬼谷之于根鸟的挫折,是有形的。而我们教师的挫折似乎是无形的,但我能分明地真切地感觉得到。
黄国琳:从老师的角度读《根鸟》,就要思考学生阅读这本书弄收获什么。读书的角度可以很多。比如,小说的5个场景:菊坡、青塔、鬼谷、米溪、莺店,每个场景中的根鸟经历了什么,现实生活生活中代表着什么……每一个场景、人物、情节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都有着特定的象征和寓意,都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凝练。都可以成为交流点、练笔点。

02 河南教师读书会“好书私享会”第430期

内容:曹文轩《黑痴白痴》
时间:2023年12月8日
领读:黄国琳

话题一:丁丁当当是个傻子形象,妈妈走了,爸爸死了,弟弟丢了,“凄凄惨惨戚戚”,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情节设置?
黄国琳:因为小说本身塑造的就是傻子形象,设定丁丁当当傻子,是小说需要;因视力问题,奶奶买铃铛给俩娃戴很合理。俩孩子丢了一个,另一个去找,然后就生发了一系列故事。寻找的过程以铃铛为线索,为执念,是小说情节需要,设计是很合理。

李之梅:曹文轩老师曾经说过:“只有在孩子的童年事情经历过苦难,他长大之后才能够在面对苦难时从容面对。”曹文轩老师作品中的苦难,让现在这些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孩子们,在阅读苦难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苦难童年,去学会从容面对自己生活经历中的苦难。
杨付凯:人间的苦,好像都集中在了丁旺一家。但是爸爸,奶奶没有被苦难压倒。文中写到爸爸去世后,奶奶像棵树一样,扎根在油麻地的土地上,显得更加苍劲。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面对苦难的勇气,解决苦难的决心!
话题二:曹文轩序言里说幽默是“当笑在嘴唇如水波漾开时,泪珠正从眼眶里盈盈欲出”。你觉得书中体现出这样的“幽默”了吗?
黄国琳:这是曹文轩特有的风格。走出困难,快速成长。他经历过童年的艰辛,所以小时候的他就早早体味到了人间百态,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曹文轩曾说,他的创作都来自童年生活深刻的记忆。不过他童年的记忆更多体现在《草房子》里。
吴帅: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我们看不懂,但他们也同样不明白其他人的世界,我个人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含泪的微笑,比如丁丁当当玩火烧毁了乡亲的麦田,村民怒不可遏,而他们却感到好玩、开心,读来令人心酸。
杨玲:一个总是被忽视、被嘲笑的群体,出现在作品里,不仅仅是作家独特的视角,更有其敏锐的观察和心理共情。在苦难的生活里,捕捉一星半点的意外之喜,在苦水般的生活里调进一丝丝糖汁,让黑暗里透进一星光。
话题三:作为老师,以本书作为班级共读书目时,应该如何有效推进阅读?
张玉兰:1.细看封面和小说插图;2.阅读序言和内容简介;3.浏览目录并试猜情节;4.细读故事并明确主旨。

黄国琳:我的阅读单前面部分都是促进学生阅读,了解内容,每一张阅读单我都设有小练笔。1-7章,我这样设置:丁丁出生时最幸福的妈妈,在丁丁成长过程中,打他屁股,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自己从漂亮到憔悴,神情从喜悦到木然,到自瘫坐在地上……面对这样一位妈妈,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可以《丁丁妈妈,我想对你说》,也可自拟题目,完成对话。
吴帅:我打算以点带面,由一本书带动一套书的阅读,正好我买的有一套完整版的丁丁当当系列图书。

03 河南教师读书会“好书私享会”第431期

内容:曹文轩《青铜葵花》
时间:2023年12月15日
领读:梁波涛

话题一:青铜葵花是书本的题目,也是人物的名字,更是某种象征,你怎样看待他们?怎样看待他们经历的苦难?
张玉兰:“青铜葵花”是书名;是人物的名字:男孩青铜和女孩葵花;是葵花父亲用青铜做的葵花雕塑;也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黄国琳:青铜,想着它的材质,坚硬,清冷,自然象征着品格的坚毅坚强,小说中的男孩青铜果然也是极其坚强,甚至坚韧的,能赤脚走雪地,卖掉脚上的芦花鞋,非同一般的品性。
梁波涛:青铜虽然残疾,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比较灵动的,他很倔强,拥有着高强度的自尊,面对着生活中的苦难,和人生境遇中的委屈,挫折,有着不服输的劲儿。这个男孩有着男子汉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引领并且激励着他,对这个贫穷的家庭保有责任和梦想,继续勇敢下去。
话题二:故事里出现许多乡亲,你怎样看待在苦难重压下的那些乡亲们?有哪些令你感动的细节?
吴帅:《芦花鞋》这个章节中,青铜在雪地中守着芦花鞋时硬是被两个乡亲强行架到屋里取暖,这是一种多么善良的人性啊!

梁波涛:奶奶其实就是这块土地上最肥硕的花朵,她用生命在苦难的大麦地上开出了爱的花朵,温暖的花朵,为这个家里的两个孩子做了榜样,竖了风骨,使得她眼皮下成长起来的青铜葵花,和她一样,成为心中装着爱,装着温暖,装着关怀,装着对美好日子的期盼的健康的花朵!
李之梅:这个故事的写作背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代的乡村,人们的生活仅仅顾得住温饱,但彼此之间都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一人有难,大家齐帮,整个作品中展现出的人性的善良和热情,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话题三:整部作品中,彰显出来的人性都是闪亮的,但也有一些细节,放在当下的环境中,觉得不合适,你有自己的发现吗?
张玉兰:“芦花鞋”一章,青铜在卖完100双芦花鞋后,又有一人想买芦花鞋,青铜经过一番思索竟然把脚上的芦花鞋脱掉卖给了人家,赤脚跋涉冰天雪地回到家。芦花鞋卖的钱是很重要,但是自己的健康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一旦到家后有了感冒发烧或脚被冻伤,岂是一双芦花鞋能够弥补的。
李朋利:葵花独自外出,也不告诉家里人就去挣钱,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放在现在却是与安全教育相违背的。
李之梅:青铜独自撑船去芦苇丛中捉萤火虫,给妹妹做南瓜灯学习。故事情节非常感人,但放在今天不一定合适,尤其是夏天,学校整天发短信不让孩子去河边玩耍,谨防发生溺水事故。

04 河南教师读书会“好书私享会”第432期

内容: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
时间:2023年12月22日
领读:王田田

话题一:读完这本书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王田田:这本书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不管是明子、黑罐、三和尚这些主要人物,还是紫薇、鸭子出场并不多的次要人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并没有一味地阐述真善美,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主角光环”,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性格有优点,亦有缺陷,会犯错,会难为情,会为自己的某个决定而懊悔。每一个人物都独具特色,又富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在众多人物中,我觉得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就是明子的个性。
吴帅:当我读到明子怀揣着一千元定金独自走在曾经和三和尚他们一起去过的那个湖边时,明子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让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的写法,也想到了《复活》的相关情节。

张玉兰:明子在一位热情中年妇女的帮助下接了一桩大活,定金就拿到了整整一千元。明子把钱揣到贴身衣服的口袋里,还用别针封了口。但他的心却不安分起来。经历激烈的心理斗争之后,明子坚定了“跑掉”的念头。但,应有尽有的女子进教堂是为了干什么,让明子迷惑了。他虽然不能透彻的理解为什么,却也获得了一个启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钱买不到的东西……他想不太明白,他知道家里是多么需要这笔钱呀!
话题二:从明子帮助紫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王田田:紫薇与明子,两个人无论从生长环境还是学识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在明子的成长环境里,虽与饥饿贫穷为伴,但也在乡野中生活的自由自在,快乐随心,塑造了他洒脱率真的性格特征。
梁波涛:这样我想到了青春期这个词儿,想到了青春萌动这个词儿。从农村出来的明子,因为出身于农村的问题,多少有些自卑,在遇到轮椅上的紫薇后,以为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在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时间,付出了行动之后,甚至是付出了一颗青春懵懂的心思之后,以为可以更进一层之后,却遭遇了一场严霜!
杨付凯:紫薇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明子当成朋友,只是倾诉的工具。她让明子去摘芦花不管明子的寒冷,她理所当然认为该给明子200元的报酬!
话题三:这本书的名字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可一直快到最后才讲述这个故事,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天堂草”在这本书中又有什么象征意义?
张玉兰:书名《山羊不吃天堂草》,直到最后才讲述这个故事,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来讲,这是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也称结尾点题,给读者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创造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效果。使全书中明子的很多行为有了着落、有了依托。

王田田:这个情节放在最后,也是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在小说中,明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承载全家希望的羊群又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不得不随木匠师傅和师兄外出务工。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处处受到歧视。在这个过程中,明子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也认识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情。而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情节,正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象征。山羊代表着明子等底层人民,他们虽然生活在苦难中,但仍然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尊严,不愿意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人间美味——“天堂草”。
梁波涛:我想到了当下的打工人,因为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处处布满了商机,三和尚带着黑罐和明子也来到了城市里,想寻得一份挣钱的机缘。一件家具几百元可以挣钱,捡破烂可以挣钱,从工厂里拿木才可以挣钱,买彩票甚至也可以挣钱,就连对一个女孩子好,也能够换钱。这些能够换钱的事情,是不是都可以算作羊儿们不吃的天堂草?都可以称之为对这师徒三人的诱惑?

05 河南教师读书会“好书私享会”第433期

内容:曹文轩《枫林渡》
时间:2023年12月29日
领读:刘小博

话题一:你认为《枫林渡》这本小说中的高墙指的是什么?
刘小博:高墙有有形的高墙,有无形的高墙。在阅读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呢?有形的高墙是蓝蓝和奶奶刚来到城里的家时眼前看到的院墙。在奶奶家时,奶奶家的院墙很简单,是用篱笆围起来的围栏,也不高,奶奶可以站在院子里与院子外面的邻居说话。而来到城里的家时,眼前的院墙,是用一种很大、很厚、很结实,看上去很沉的砖头垒成,墙很高很高,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墙头,一副要与整个世界完全隔绝的样子,这与奶奶家简简单单的院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吴帅:我觉得这里的高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外婆家的院墙很高大,毕竟外婆是一市之长,住的院子属于高门大院。
李之梅:我认为小说中的高墙表面上指市长小院的那堵砖墙,实际上指城乡之间、市长小院和大杂院之间、童童和高小雨、毛毛之间的沟壑和隔膜。
话题二:《枫林渡》这本小说里,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刘小博:在说到最喜欢的人之前,我准备先说说本书我最不喜欢的一个人物:妈妈。妈妈这个人物,她给我的印象就是比较虚荣,爱面子,看不起大杂院的孩子,高傲自大,注重身份,歧视底层人。同时她的教育理念也是扭曲的,对于自己在边疆生下的从小受苦的孩子童童,她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儿子,不许别人说他不好。正所谓有其母必有其子,童童也日渐变得更妈妈一样高傲。连外婆都说,妈妈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梁波涛:两位老人都包含着仁爱之心,两位老人对孩子都包含着养育之情,他们用语言和行动,感染着,影响着,改变着成长中的童童。正是因为有了她们,这个故事才更加的温暖,更加的让人感动。想到了《青铜葵花》当中的奶奶,想到了《丁丁当当》中的奶奶,想到了《草房子》当中的奶奶,这些奶奶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奶奶呀!
李之梅: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稻虎哥,他让我想到了《青铜葵花》中的青铜,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妹妹,给蓝蓝做南瓜灯,带妹妹去看马戏团表演,返回的路上遇到风雨,撑船的竹竿丢失,稻虎哥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把缆绳一圈圈缠在自己身体上,用游泳本领拽着小船前行。
话题三:从教师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本小说?
吴帅: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以“我这是为你好”为幌子去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事。就像我刚才说的我让我的两个孩子按照我的想当然去学习一种乐器一样,我喜欢的并不是孩子喜欢的,如果我了解孩子的需求让我儿子学乐高,学乒乓球,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刘小博:妈妈不允许蓝蓝和弟弟童童走出院墙,和大杂院的孩子们“厮混”。妈妈急迫地想要补偿蓝蓝十年来缺失的母爱,想要把“土孩子”蓝蓝变成她心中所希望的淑女,想要远离在她眼中一切的“低下”。妈妈厌恶一切妨碍她与蓝蓝亲近的事物,他们大多数来自枫林渡,比如短尾巴猫,比如发小稻虎哥,比如奶奶。
李之梅: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了很远,却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走着走着,我们就逐渐丢失了初心,忘记了使命。

共
读
感
受
王田田:这一个月以来,我接触到了更多曹文轩老师的作品,并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通过各位老师的领读,我对曹文轩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深地沉浸在曹文轩所构建的世界里。我仿佛也走进了那些水乡小镇、那片金黄的麦田,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同时也将我带入一种美好的遐想,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曹新玉:在12月的共读中,不但让我读到了多本优秀感人的书籍,也让我见识到了多位优秀的读书大咖。他们对书籍不仅热爱善读,而且分析问题眼光独到,深入透彻,还能做到对某本书或某个片段反复读、精读。这些都是我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张玉兰:随着十二月项目组专题的结束,2023画上了句号,很庆幸自己坚定跟读曹文轩专题,5个周10本书,我沉浸在曹文轩式的苦难和温情里,读故事,察人性,悟教育,理写法。在故事里被感动,在人性里辨真伪,在教育中观自己,在写法上增技能。曹文轩“唯美”文学,真美!
刘小博:通过参与这5本书的跟读,我认识到幸福与温暖就藏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里,不要过于追求“高大上”的东西,而忽略了身边最美好的温情。我们漫长的人生常常就潜藏在须臾之间,比功名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身边人的开怀大笑,比利禄更值得我们争夺的是与亲人间的互相陪伴。珍惜时光,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去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河南教师读书会
每周五分享与您相约
2024年1月
一起走进“世界历险小说”
约起来吧!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