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2年到2022年是长沙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十年间,长沙教育实现了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带你来到长沙几位一线教师的身边,感受长沙教师队伍十年发展步伐。
不断奔跑的教师
名校、名师,无数学生膜拜,上公开课时教室窗外都站满了人,相信不少教师和雅礼中学语文老师王良一样,都有触到了事业“天花板”的时候。但是在长沙,很多老师和王良一样,感觉自己“一直在奔跑,根本停不下来!”
王良坦言,自己的不停奔跑,得益于平台的搭建。
近年来,长沙建设市区(县)两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341个。工作室(站)承担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团队建设等工作任务,从而推动长沙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图为长沙市第四届第三批名师工作室成立,市教育局为7个名师工作室授牌。
促使教师奔跑,是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长沙实施“教育人才十百千万培养计划”,培育国家级名师名校长9人、省芙蓉教学名师12人。遴选市级卓越教师1097名,表彰各级各类教师3879人次。
教师幸福工程的实施,也让教师自愿奔跑,并且跑得后顾无忧。长沙推进教师“同城同类同酬”,建设教师周转房4345套,落实了贫困教师动态清零、教师免费体检、影视福利等十件实事,提高了教师幸福指数。
撒遍田野的种子
“刘敏老师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师傅,她的课堂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岳麓区莲花实验中学语文老师王紫如告诉记者,是本校名师农村工作站站长兼语文首席名师刘敏的悉心指导,让自己有了“追着光,成为光”的信心。
2015-2021年,建设市级名师农村工作站71个。为农村培养“留得住,教得好”的老师,是名师农村工作站的核心任务。通过名、特、优教师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研修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用一对一、一带多的“传、帮、带”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骨干教师。

图为长沙市中学名优教师“志愿支教,送教下乡”活动现场。
所有名师农村工作站的设立皆是瞄准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因地制宜、按需设站,让农村学校“吃点菜”,把工作做到点子上、作用发挥到关键处。
工作站的作用就像蒲公英,把种子洒满广阔的田野。
扎下根来的大树
“各项收入加起来,我每年比城里老师多了差不多两万元。”浏阳小学教师唐琼说,当年市里公开招考乡镇文化站长,笔试面试双料冠军的她,最后一刻果断放弃。
2016年5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长沙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明确,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县的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按三类情况,分别按每人每月不低于900元、7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其校长可在发放标准上提高100元-300元;浏阳市、宁乡县所属边远乡镇的学校,其教师每人每月可在发放标准上再提高100元。
同时,长沙还统一并提高城乡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教职工配备标准。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我虽不富有,但我倍感温暖。”宁乡市黄材镇中心幼儿园姜时清老师说,国家给了乡村教师许多优惠政策和待遇,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城乡差距越来越小,评优评先、晋级进职更倾向于农村。
这一系列措施,让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图为姜时清老师在全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总编辑丨亦小秋
校 对丨晓 白
编 辑丨小 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