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2021年10月08日20:55:02 教育 1829

台上,孩子们表演着阳春白雪的古琴,悠扬动听的葫芦丝,活泼俏皮的木偶戏

台下,孩子们体验着编竹篮、刻版画、塑陶器、做核雕、绘石头画……

昨天(7日)是“双减”落地后的国庆小长假最后一天,上海大学附属宝山外国语学校却分外热闹。

这是“行知韵”宝山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美育专场。宝山区近40所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互动展示和实景体验。

“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

活动一开始,是广育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中国鼓表演《龙腾虎跃》。在内场表演中,各个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舞蹈、华乐、木偶戏、京剧、沪剧、合唱等各种表演,展示了各自学校的艺术特色。

“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在互动展示实景区则在展示篆刻、木偶、剪纸、扇艺、版画、陶艺、核雕、新彩泥、中国结艺、棕编等多种艺术特色成果。有非遗技术的传承,也有融创地新艺术形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双减”后的首个小长假,宝山的孩子们玩“美”了 - 天天要闻

孩子不仅玩得“美”,而且玩得很有收获。

罗升最早是以煮盐卖盐起家的,以科学的角度围绕盐的来源、种类、古代制盐方法等方面,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你知道什么是农村供销社吗?城镇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呢?探寻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理念才是适合的?

丰德桥由众多里人捐资修建,那么古代公益性设施的筹建方式是什么形式的?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探讨一下。

请选择一座桥,为它作一篇传记或者画像吧。

……

这是陈伯吹中学在组织孩子们进行罗店镇古镇研学活动中设计的一些研究课题。

陈伯吹中学的陈洁老师介绍说,围绕着罗店古镇的各相关主题,学校设计了多个任务,综合了美术、历史、语文、政治、地理、信息科技等多个学科,实现了跨学科的研究。

对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有体验、有收获、有反思、有成长,使学校教育和自然、社会紧密相连,是真正的生活教育。

锦秋学校的冯昕老师则带领孩子们为罗店鱼圆进行店铺设计,将美育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罗店鱼圆非遗传承人周师傅没有店面,罗店镇相关负责人计划在镇域范围内提供一个商铺给周师傅,目前还在选址中。面对这个真实问题,孩子们带着思考进行了实际走访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充分重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意见,小组分工合作,分别采访消费者和使用者(周师傅本人)。然后,孩子们从功能规划、风格选择、色彩选择方面来设计构思,进行鱼圆店铺的立面图绘制和立体模型制作。

这个任务中融入了劳动技术、自然科学、人文艺术、道德教育等,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而且,孩子们在主题情境中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深度学习,体现了研学课程的育人担当。

这样将美育进行跨学科融合创新的案例还有很多。据介绍,宝山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宝山的美育也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且正在全力推进“五育融合”与数字化赋能新时代美育新发展。

本次活动由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宝山区教育局主办,宝山区教育学院承办。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宜章县机关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 天天要闻

宜章县机关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原标题:宜章县机关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华声在线5月14日讯(通讯员 周泽艳 谭雅丹 杨千枝)5月13日,宜章县机关幼儿园“匠心筑保育,巧手护童心”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全园保育....
学生及家长送锦旗,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的教育获认可 - 天天要闻

学生及家长送锦旗,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的教育获认可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时科华/文图5月13日,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迎来了一幕温馨的场景:六年级4班学生梁冠华及家长向学校赠送了一面印有“苗圃育才展风采 师恩难忘永铭心”的锦旗,以表达对辛勤工作的教职工的诚挚感谢。
承父母之志 育边疆之花 - 天天要闻

承父母之志 育边疆之花

青春是一簇跃动的星火,在祖国西部的广袤天地间,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以青春为笔,以奉献为墨,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骥跨越山海,从江南水乡奔赴边疆校园,在教育的三尺讲台上,用知识与爱心,点亮边疆孩子们的希望灯塔。
备战第29次高考!“高考钉子户”梁实:多次落榜,或因前半生用完了运气 - 天天要闻

备战第29次高考!“高考钉子户”梁实:多次落榜,或因前半生用完了运气

5月13日,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四川“高考钉子户”58岁的梁实将参加他的第29次高考。考上川大,是梁实一直以来的坚持。但去年高考因为没过二本线,梁实直接放弃了志愿填报。这一次,他似乎也没有了非川大不可的执着。他告诉记者,自己1998年就已经赚到了100万元,“也许是前半生的运气用光了,才会在每一...
校园朱槿:师者的生命之花 - 天天要闻

校园朱槿:师者的生命之花

漫步校园,几株朱槿花悄然绽放。那宽大的花瓣,或红似烈焰,或橙如霞落,黄色花蕊点缀其间,在翠绿叶子的衬托下,于教学楼旁、花园小径边尽显生机。微风拂过,花瓣轻颤,似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成长与奉献的故事。 朱槿花,又名扶桑,其栽培历史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