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音箱到底行不行?底噪问题这么解决能减少90%

MI3二代 MI5二代 这两款音箱真的有底噪吗?我知道你们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我也听说了很多,最近是第一次体验,那么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音箱到底怎么样,我们放到后面来说。首先我拿到一对音箱,是觉得信号的传输过程,应该要被保护,不然设备真实的声音就被拖后腿了。所以麦克风、吉他、音箱的线材接头,我都喜欢大接口。原因很简单,TRS和XLR内部都可以接地线,加上高屏蔽的四芯线材,可以屏蔽交流电的干扰和无线电的高频干扰。内部的导体削波失真还能更少,可以降低底噪。先把好第一关,再来谈音质。

那由于MI5我是编曲为主,为了更低的延迟,我必须要连接声卡。这样我弹奏的乐器声部,音箱给我的反馈才不会太拖沓,输入错误的音符变少了,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把摆位和空间处理的一些想法先做出来,那种很空灵的人声就可以先立个基调,混音师就知道编曲的目的是什么。

那目前音箱是摆放在我的主桌面,高度呢加了海绵垫也差不多跟我耳朵平行,宽度是根据我的座位距离测量的。这样形成等边三角,两只耳朵都是对等的,就保证音箱的扩声范围能包住我的耳朵。

MI5的驱动单元是1英寸的丝膜球顶高音喇叭,搭配5.25英寸玻璃纤维编织低音喇叭。材料跟主流的凯夫拉材质不一样,区别就是相对较软,震动的幅度会大些。选用D类功放确实是效率最高,内部电路把省电和功率做到更平衡的状态,在11平方米的房间内扩声都很轻松,甚至房间大小到了15平方米,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我编曲用的乐器,弦乐和打击乐会比较多,还会混合华乐和一些音效,古筝笛子琵琶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Futrue Bass 有些曲子也用得到,这些乐器的表现要单独说一下。

高频中规中矩,有足够的信息量,唇齿音和高音镲都很突显。低频到了比较低的频点,Bass会变得轰耳。可能是因为材质软,震动的幅度过大了,导致声音有点糊。而且位置还靠前,这清晰度就直接受到影响了。再加上中频偏弱偏闷,人声都是偏后的,就连Adam Lambert 冲击力特别强的咽音都很难冲出来,确实听着人声的音量偏小。

可惜背板没有可调节的双段或者三段均衡,没有办法去弥补掉这个小短板。那也很明显,这对音箱用来混音就没有那么准了,但你可以用来编曲,这是没有问题的,混音的话,除非你特别熟悉它,不然,你懂的。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买了都说有底噪,但我这一对真没有。只是待机的时候,高音单元有一丢丢可以忽略不计的嘶嘶声,这种声音,其实任何有源音箱多少都会有一点,只要不是贴着耳朵听,就不怎么察觉到。毕竟我连接了声卡,音箱和音源设备的阻抗是匹配的。就像耳机放大器,其实就是低阻的音频输出,转换成高阻输出,匹配到阻抗高的耳机,听音才有正常的音量。音源输出输入的阻抗不匹配,各种问题不就来了吗?解决办法是有的,添置一个声卡 问题就解决了,也可以外接升阻或者降阻器,只要阻抗一样,或者稍微高于音箱,那这个问题就改善很多了。

说完MI5再来看MI3,体积小,重量轻,选了白色,跟我的声卡还很搭。低音改成3.5英寸,宽度和深度缩减到12X16CM,还挺便携的。虽然高低音单元的材质和功放是同样的,声音的情况和MI5差不多,中频靠后,低频有点多,没有底噪。但毕竟尺寸小了,低音会稍稍硬一些,就是奇了怪,电视剧里面的人声音色又挺正常的,所以它可能会更适合,平时看看剧、看视频、听歌,这些偏向娱乐性的用途。

MI3 MI5 这两个型号都有蓝牙功能,就是闲下来想听歌,连接手机、笔记本电脑都很快,也确实很方便。不用声卡也没有线,就算有延迟也无所谓。但看电影和玩游戏就会明显感觉到声音比画面晚一丢丢,尤其是考验手速的游戏,会比较容易影响节奏导致失误,这一点需要时间去适应。

总的来说,MI5适合做编曲或者剪视频的监听,MI3就偏向娱乐性更多一些,整体还算不错。底噪的问题,只要用对了就完全可以放心。你手上如果还有它,也存在这个问题的,不妨试一试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