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济,讲国际,讲大局,就是不讲工人,不讲问题。
单看这篇文章,富士康太特么重要了。
哪怕全厂工人感染了个遍,也不能停产。
但我要说的是,疫情问题前期处理不好,后期补窟窿需要花费的,远比前期暂停的成本要高。
在这一点上,上海是很好的教员。
当然,如果你是#富士康#的高层,当然要大讲特讲自己有多重要。
毕竟,假如富士康停产,受影响的是自己,可倘若顶着疫情继续开厂,代价又不是他们。
就在刚刚,一则话题#郑州富士康对年底iPhone生产影响不大#冲上热搜
不会影响生产,网友回答到都什么时候了还关心生产问题吗??
这样子真的得民心吗?
目前不停下来整顿好、治理好、处理好疫情问题
日后的问题岂不是更多,而且再这么拖下去影响的范围不就越来越广了?
损失不是更加严重吗?
某位大佬就说了,一些吃瓜群众可能会,他们不喜欢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觉得中国已经强大了,不需要了这样的企业了,也不喜欢郭台铭这种赶着员工干活儿的资本家。
也许有些人可能会害怕,害怕继续开工惹出麻烦,会让自己丢掉工作,巴不得一停了之,才不会理会什么前人种树的来之不易,以及当下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困难。
还有谁希望郑州富士康停摆?
这里肯定会有越南和印度,他们巴不得中国多出这样的问题,然后替补、截胡。
但最希望郑州富士康停工,巴不得整个中国工厂都停工的,可能还是美国。
因为这太有利于它讲好供应链去中国的故事了。
有人担心群众安全,有人关心手机产量,有人在意企业营收,有人看重员工身心。影响大不大可以讨论,但这个时候,若还是把保产能,放在首位或当做目标,那恐怕确实不合时宜。
影响不大,是靠什么保障。如果是拼了命的压榨,生了病的开除,没生病的加班,那宁可不要这个产量。人道主义,要优先于经济利润。
所谓的保就业,促发展,提产能,不能本末倒置。稳定出货量,只是一笔生意,而它的背后,却有几十万员工的安康。
这也关乎企业形象,甚至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缩影。比起产量,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身心健康,如果一定顾此失彼,要看企业会怎么选。
防控和生产,都是一场攻坚战,可员工不是机器,既然无法代替,那就要顾及他们的利益。毕竟创造价值,要靠员工,而不是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