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年前,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着“缺芯少魂”的巨大短板,如果不尽快弥补,未来或将会被“卡脖子”。然而,当时国内的某些知名企业却坚持“买办”,即便中国院士倪光南一再强调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可依然被无视,甚至最终还因此而被踢出公司。
随着华为、中兴事件的爆发,也果然印证了倪光南院士说过的话: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的。
庆幸的是,经历了此次“卡脖子”之痛后,倪光南院士的警告终于得到了重视,绝大部分国产厂商都开始加大研发投入,纷纷加入到自主造芯的潮流之中,比如阿里、格力,小米、OV等等。
其中引来最多关注的莫过于是小米了,从2017年开始,小米就首次推出了自研澎湃S1芯片,紧接着又发布了ISP的影像芯片澎湃C1。得益于核心技术的加持,小米的市场竞争力和份额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可没想到的是,这却引来了老美的特殊“照顾”。在2020下半年,美商务部以“涉军”为由,将小米拉入了所谓的“实体清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老美制裁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一个“噱头”而已。
让人振奋的是,对于老美的构陷,小米并没有选择屈膝,而是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了国际法庭,经过长达半年的博弈,在2021年五月份,老美在拿不出任何实证的情况下,最终主动向小米妥协和解。
对于同样遭受着西方国家不公平对待的中企而言,小米的此次胜利给他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让更多的中企在面对西方霸凌行为之时敢于抗争。
而小米在经历了此次风波之后,雷军对自主化的道路也变得更加坚定。于是,在去年末,雷军公开表态,小米在未来五年内将投入千亿用于自主研发,以技术为本,死磕硬核科技。
这份付出和汗水也终于迎来了回报。近日小米官宣了与徕卡的首次合作成果,影像方面无需多说,有徕卡的技术加持,国产手机在拍照摄像方面又提升了一个档次。重点是小米在去年发布顶尖的澎湃P1快充芯片后,又一次的拿出了自研的芯片,这次是充电管理芯片澎湃G1。
要知道,美国德州的Ti公司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国内市场高度依赖于它的进口。在中美科技竞争不断升温的大环境下,这显然是不得不重视的巨大隐患。
好消息是,如今小米一举打破了美芯在电源管理方面的垄断,结合澎湃P1,小米12S Ultra基本实现了充电芯片的国产全自研闭环技术产业链,再也无需看这些美芯片巨头的脸色了。
值得强调是,不管是澎湃P1或者是澎湃C1,小米在研发技术上都毫不含糊,这两款国产充电芯片的性能表现也都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准。
根据评测机构给出的测试数据显示,小米12S Ultra对电池安全的监控达到了毫秒级别,续航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远超美充电芯片的表现。
虽然“去美化”的道路还有很长且充满荆棘,但小米等优秀国产厂商却并未退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自主化的信念,凭借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国内市场一定能早日全面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
同时,也希望某些企业能够认清现实,摒弃“买办”观念,不要再散播“科技无国界”这个伪命题,能够以技术为主、加大研发力度,尽快摆脱大而无用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