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读周易:坤

第二卦 坤

[卦名探讨]

坤:阡陌,行地无疆。土,即是坤,申表示向东南西北延伸,原为垚,三土相积。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辞由来]

坤,上坤下坤。说母马,是与干(公马)对应,坤的本象是牛(也可以是大象),大腹便便,其德性为包容,即厚德载物如大车如国土。取母马之象,保留了马的健行之德,同时突出了母马的生殖繁育之性。乾卦资始坤卦资成,共成生生之易道,双方都必须正性正命(使命)正位。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坤卦不见君子(干)和往行(震)之象,即迷失于坤(广大,坤又为暗,干为明),后来走出迷途,成为一方之主(国主,干为都,实际之国;坤,国土之主,尙无实位,非实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乾卦讲天时,坤卦讲地利。坤为西南,先迷即是走反了,跑到东北方向,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丧,阴爻;坤为朋、同类,干也有此二义)。后得就是走到了西南,拥趸者又聚集起来,共同拥戴他,可以理解为上坤。坤本无得意,是失之意,此卦也可能是历史事件的“隐曲”表达,因为先天八卦中西南为坎,坎中为阳,得之而为主。“安贞吉”,迷则不安(定)不正不吉,都是坤象。

[彖辞义解]
乾卦有群龙但不争为首,坤卦则如群马(母马,坤本牛,以阴爻为母马)而无主。有例有象有占,乾始坤成之故。乾坤皆为基本之元、万物共本,但坤有成有不成,所以牝马顺用则利则贞(两字义见乾卦)。比之君子,欲有作为,迷失方向(坤为暗但直方大,无所适从)。西南正位,同气相求,东北反之。阴极而变阳(上卦阴阳各归其位),为得主;坤言位,故安贞吉。

[六爻象解]

初六,履霜,坚冰至。
初六,阳位而阴。坤卦规则与乾卦不同,干是一二地位三四人位五六天位,而坤卦错综而言。初六说天时,秋霜季节,坤卦为十月。变阳,则为震,为履为至,为干冰干坚。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二,中正之位,坤德之所集。直方大皆地之象,其实乾卦也是直方大,是元亨利贞的另一种说法,因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在坤卦特别强调。不习,六二为九二则成坎,但位正不变,不成坎,坎为习。意取虚明承天,顺而成物,无为而无所不为,也即无不利。乾卦重元亨(利),坤卦重利贞,就是无不利无不贞(成)。无,阴爻,其实是不利(干阳为利),但六二位正,阴又是本性,以不利即安贞为利,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阳位而阴。乾光内藏,含章。以干之德可成王业,行坤(地)之道不居其功。或,处上下坤之交,进退之地。因为本卦无乾象即无王,就是坤(后、臣)可能自行王事。无成,无艮象;有终,阴爻,六三与上六相应。虽是敌应,但六三应为九三,行王事,阴阳相承,不善始但善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四,正位。以时论,由秋入冬之象,万物归藏;以人论,韬光养晦,慎以远害。括,就是包,承上下之坤,坤为囊。无咎,无坎离之象;无誉,无震象。还是可以看作“或从王事”的延伸,王后统揽全局,但不居功。  

六五,黄裳,元吉。
六五,阳位而阴,寒冬之时。以阳(离)为黄,以阴为裳(干为衣),也就是“或从王事”的含蓄说法。君子行教化(离),女子备春服(干为衣坤为服)。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六,正位。冬将终(阴穷)春将至(龙战,占,抢位置)之象,阴阳相薄。变为阳,则为震,其色玄而黄。不战于天(上六为天)而战于地(初六为地),大地即将回春。王后(阴)摄政过久,臣子(阳、龙)不服,挑起事端(战),不讲规矩(朝野内外不分,朝为干野为坤。或者,野,没有受过教化,参天火同人于野),导致朝廷一片混乱,连敌我都无法分清。坤于地为赤,现在却成了玄黄色。血,其卦象为坎,但坤卦无坎象,所以转义为类。上下卦本是同类,却同类相残,于黑成玄黄,杂进了异类(黄,离,内为阴,是乾卦,非坤卦)。

用六,利永贞

贞,即固、正、顺、成,阴坤之德在资生成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