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火?站在路口等两分钟红灯恨不得面前能开过去四五辆绿牌车,要不是电池组实在熬不过北方的寒冬,国内锂电池产业市场占有率或许还能再多几个百分数。
国内市场红火还不算,中国的锂电池行业甚至成功打开了欧盟版图。
以往都是欧盟企业来中国抢市场,终于轮到中国企业对欧盟尖端产业进行挤压了,西方人骨子里的傲慢自然不会允许有人来,他们的地盘分蛋糕。
于是乎一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
新能源板块再添风浪
先是在2023年8月出台了《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要求进一步完善电池组的相关数据录入,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PACK等商业机密要素。
一旦发现存在不合格项目,有可能直接红牌罚下,别说开拓市场了连入境都不让。
如果说相关法律法规还能从环保角度上进行解释,那么2023年10月4日,欧盟进行的新一轮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就显得毫无根据了。
中国电动车市场之所以能够迸发出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政府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站在中国的角度,咱们只是想开发新能源,提供新的出行方式,以此来缓解人类日常交通所造成的巨量碳排放。欧盟却始终倔强地认为,中国政府开放扶持政策,就是为了让这些中国车企去国外抢市场的。
这种政策其实相当有道理,我们也承认欧盟所生产的燃油车,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性能上都相当优秀。正因如此,我们才欢迎这些优秀的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
没想到当中国产品更胜一筹时,欧盟政府却选择找各种旁门左道来进行“贸易保护”。
咱们都说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欧盟为什么不敢与中国同台竞技,各凭本事展开一场斗争呢?
有这个时间针对中国,为什么不花些心思扶持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呢?人家其实也扶持了,辐射力度也相当可观,只不过没扶起来罢了。
欧盟的宁德时代,只会拿钱的“空壳”!
欧盟牵头与外来者“抢蛋糕”,一向是欧洲的传统技能。
想当年他们戮力同心,举整个欧洲之力组建了大名鼎鼎的“空客”,在波音集团垄断商务客机的年代里,空客不仅仅实现了反垄断,甚至一度与波音公司平分秋色。
昔日的胜利让西方人充满了自信心,2017年欧盟牵头组建“电池联盟”,希望通过整个欧洲催生出来的孵化项目,正式打破由中日韩三国引领的全球电池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电池自由。
Northvolt就是那个被寄予厚望改变家族命运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有尽可能完美的成长空间,欧盟贯彻落实了“富养”战略,简而言之整个欧洲都在给它送钱。
大众、宝马这些与新能源产业息息相关的车企自然不用多说,高盛、欧洲投资银行这些资本家也看上了欧盟庞大的市场,瑞典国家养老基金、魁北克储蓄银行这些有背景的金融机构,也像一个溺爱孩子的大家长,基本上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
13轮投资之下, Northvolt的融资金额成功突破了100亿美元,咱们这些老百姓恐怕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么多的零了。
除了研发资金,大众、沃尔沃等车企巨头还为他提供了大量的订单,订单的总额达到了惊人的550亿美元。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Northvolt按照计划生产,它可以在瞬间实现从零到世界前三的转变。
欧盟都扶持到这种地步了,再扶不上墙的“烂泥”,也该有所建树了吧?
然而,人家就是这样不走寻常路,原定的4家工厂,只有一家能够在约定期限2023年之前按时投产,这还仅仅是投产,之后生产线是否会存在问题还得另算。
生产规模不达标也就算了,所谓超级工厂的产能,甚至不如一个小作坊。
2023年前三季度中,位于瑞典的超级工厂只生产了80MWh的电池,还不到额定计划60GWh的1%。产能如此离谱,公司总该做出官方解释吧?
Northvolt高层相当无奈地表示他们的生产线需要维护,一个2023年刚刚投产的厂子,生产线居然已经需要维护了,能想出来这种理由,很难让人不去怀疑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靠谱。
看似不靠谱,却是唯一选择
产能如此拉垮,银行家们出于长远考虑或许还能忍,等着电池组生产汽车的车企肯定会等不及出来清算。
瑞典卡车公司斯卡尼亚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点名批评自己的合作伙伴,表示因为Northvolt的电池组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集团原定生产计划直接破产。
还在制定合作规划的大众公司与宝马公司,一看这情况跑得比谁都快,大众集团甚至决定求人不如求己,将原本准备的合作项目改成了自己独家的生产线。
曾经志得意满的新能源公司,为什么会拉垮到如此地步呢?难道说Northvolt是一个草台班子吗?
人家不仅不是个草台班子,两位创始人曾经甚至都是特斯拉的高管,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今特斯拉的圆柱形电池组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在。
两位创始人所带领的团队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按理来说不应该存在就是断层,然而事实上就是那么寸。
特斯拉采用的是圆柱形电池组,而欧盟新能源汽车受中日韩市场的影响采用的是方形电池,这两种电池可不仅仅是改变了外形那样简单,两位创始人在电池设计阶段就不得不从头再来。
好不容易完成了技术攻坚,更加难以翻越的一座山矗立在Northvolt面前。
欧盟和中美不同,早些年对新能源汽车兴致缺缺,走的是燃油车减排的路数。最终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燃油车碳排放数据造假,欧盟迫于市场与舆论压力,不得不转战新能源汽车。
这就意味着与中美两国相比,欧盟少了好几年的发展时间。
并且欧盟已经习惯于享受经济全球化的便利,就算将欧洲所有国家结合到一起,都凑不出来一条完整的锂电池生产线,想要生产,Northvolt只能从中国买零件。
零件凑齐了,事却还没完。同样新能源汽车大头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颁布了反通胀法案,好好的朝阳产业被折磨得夜不能寐,Northvolt究竟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