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车内摄像头越来越多,你的隐私安全谁来守护?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楚门从出生开始就在摄像头的直播下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人生,所谓的隐私对于楚门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之所以这部电影获奖无数,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主要是因为在楚门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现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未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设备、物品可能都将与互联网相接,我们的隐私,被曝光的几率大大增加,很多人想必不会有在自己的卧室装摄像头的习惯,但是你的爱车呢?你有没有想过,你在车内的一举一动,是否会被窥探,被泄露?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车开始在车内安装摄像头,但是因为车内摄像头引发的隐私泄露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某车企在4月份也被曝光过一次数据泄露事件。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该车企员工员工通过内部消息系统私下分享了一些车主车载摄像头记录的隐私视频和图像。另外,近两年来网络上还时不时传闻有车企的用户数据被黑客破解,甚至有的信息被明码标价销售,因此,在汽车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当下,隐私保护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必修课。

车企为什么要配备车内摄像头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车内摄像头的作用,车内摄像头分为几种,最常见的是疲劳监测的摄像头,主要是用来检测驾驶者的行为的,通过检测驾驶员的视线、头部动作,来识别驾驶者有没有疲劳驾驶,玩手机等情况。

另外一些车内摄像头,则是用于人脸识别系统的,在识别到驾驶者的面部特征之后,会对应的调节方向盘的位置、座椅的位置,还有一些习惯的操作,提升驾驶的便利性。

此外,还有一类车内摄像头叫做舱内监控,主要是为了监控后座是否佩戴安全带、小孩遗留、宠物遗留等问题。

那么,配备车内摄像头的车辆,有没有意识到驾乘者隐私安全的重要性呢?

我们对市面上的车辆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市面上的车型,有的压根不能关闭摄像头,有的则只能通过软件关闭,很多车主不信任软件关闭,害怕软件关闭之后,摄像头还在偷窥自己,于是往往采取贴胶布的方式来防范。

比亚迪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唐EV、海豹DM-i、护卫舰07、方程豹、腾势D7或D9等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从硬件层面直接杜绝了偷窥的可能性。

除了硬件层面的防护,比亚迪还在软件层面,建立了妥善周到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包含了从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而且像很多车企对于数据安全总是模模糊糊,不清不楚不一样,比亚迪的车主可以做到对自己的数据真正可知、可感、可控。

在APP和车机系统之中,比亚迪都向用户提供了隐私声明,以显著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并且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用户都可以看到相关的权限管理方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以显著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并且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另外,对于第三方的应用,比亚迪采用安全策略防止自启动,另外,为比亚迪还提供了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使用户真正可知其享有的数据权益。

目前,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该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义务权利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

2021年4月7日,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并在同年的10月1日,正式施行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规范了智能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隐私安全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而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安全与豪华是一个“恒等式”。相信不只是比亚迪,越来越多的车企,会开始重视起新能源汽车的车内隐私安全问题,让给车内摄像头贴胶布这样的情况,不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