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7nm座舱芯片即将量产,会打破车规级芯片市场格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也从最初简单的交通工具逐渐向智能终端转变,逐渐地加速跨入了智能汽车的时代。因此,近年来,智能座舱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而竞争的背后则是芯片的竞争。

一直以来,高通高端的车规级芯片(7nm)是市场的主流,不过好消息是,国内厂商的7nm智能座舱芯片也即将迎来量产,这会打破车规级芯片市场格局么?

国内7nm座舱芯片即将量产

随着国内车企对车规级芯片的重视,有不少厂商入局该领域,毕竟核心的座舱芯片,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但是,截至2021年12月之前,国内的厂商所制造的芯片,大多数停留在28nm左右的工艺上(如华为麒麟990A)。

2021年12月10日,国内科企芯擎科技公司(吉利汽车旗下),正式对外发布命名为“龙鹰一号”的首款国产7nm座舱芯片,其面积仅83平方毫米拥有87层电路及88亿晶体管。2022年,又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检验,龙鹰一号”芯片在量产车型上,陆续完成了测试和验证的工作。

2022年6月中下旬,芯擎科技公司表示,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龙鹰一号”的量产。同时,该公司还表示,“龙鹰一号”已经拿下了多款车型定点。

“龙鹰一号”会打破车规级芯片市场格局么?

​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022年后,智能座舱SoC的“升级战”正在愈演愈烈。而国产7nm车规级芯片的问世,也必将会给国内市场格局带来不一样的变化,主要表现如下几点。

1、给传统座舱芯片市场格局带来变化

首先,根据2021年国内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全年的乘用车搭载信息娱乐的占比已经超过80%,但其中传统低算力芯片(NXP、TI等)占比却超过50%。这说明,高性能座舱芯片替代的市场规模比较大,起码占据市场4成。

其次,据统计,2022年前5个月中,国内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数字联网座舱新车上险量为244.06万辆,同比增长28.36%;同时,前装搭载率提升至42.57%,同比增长近15%。

通过上面两组数字来看,2021年及以前拥有高市占率的传统座舱芯片(低算力),正在随着数字联网座舱新车搭载率的提升,而逐步被替代。因此,此时国产7nm座舱芯片的量产,必然将会打破国内的传统座舱芯片市场格局。

2、对标国际先进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目前,国际市场上最先进的车规级芯片,当属于高通的骁龙8155。它也是国际上第一款7nm座舱芯片,采用7nm工艺制造,8核处理器,算力达到105k DMIPS,其整体性能处于市场上同类芯片中领先地位,一直垄断着高端车规级芯片市场。

而“龙鹰一号”也是采用7nm工艺,内置8核CPU、14核GPU以及8 TOPS AI算力的NPU,CPU算力达到90K DMIPS,GPU算力可达900GFLOPS。可以说,在性能上基本上不逊色于骁龙8155,也处于同类芯片中的第一梯队,打破了骁龙8155的垄断地位,并与高通形成对等的竞争关系。

另外,“龙鹰一号”因为拥有强大的VPU、ISP、DPU、DSP集群,以及高带宽低延迟LPDDR5内存通道,所以,测试下来整体性能还要更出色一点,这为自身的竞争力增添了一份筹码。最重要的是,芯擎科技能够提供完整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以及生态完整的解决方案,这都为“龙鹰一号”赢得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芯擎科技的解决方案示意图

​结束语

随着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智能座舱正在加速从单一功能的升级,逐步向大算力域控、更多人机交互功能以及深入融合进行演进。因此,高性能、大算力的车规级芯片,会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被重视。

所以说,国产7nm座舱芯片的量产正当时,不仅会满足国内车企对高性能、高安全汽车芯片的需求,或许还会打破国内座舱芯片市场的格局。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