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第一代住持佛陀禅师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


佛陀禅师,汉地称觉者,本天竺人。其学崇尚静修,注重止观。曾结交六个道友,相随学道修行。其中五人已证道果,只有佛陀未有成就。遂发奋修行,勤苦励节,兢兢业业,坚持不懈。其得道之道友就对他说:“修道须借助机缘,机缘一到,自然有成,不必如此执意追求。你于汉地有大机缘,所度两个弟子,将对汉地佛教产生巨大影响。”佛陀听从了道友之劝告,遂游历诸国,最后到了北魏北台之恒安。当时魏孝文皇帝崇敬佛法,对他礼遇有加,另外设立禅林,凿石为塔,结集徒众修习禅定。一切费用,由国家资给。他潜心修行,多有异于常人。

恒安城内有一姓康的大户,家财万贯,他又崇信佛法,为佛陀另造别院。他常居住于此别院内专志修行。有一小儿从门隙内见里面炎火炽烈,就报告院主。院主遂率全家前去观看,却一无所见。他幽微玄妙的修行,可见一斑,识者以为此是他得道的象征。

后来随帝南迁,定都洛阳,又设立静院,让他居住。但他性喜幽栖,林谷是托,屡往南岳,高谢人世。皇上又敕于少室山为之造寺,亦即今之少林寺也。自此之后,四方学众闻名而至,往少室山向他参学者常数百人。授课精要,济人颇多,他曾告诉徒众曰:“此少林寺别有灵祇护佑,一经建立之后,将历久不衰。”此后,到嵩岳去参访游学的人更多,少林寺也日愈昌盛,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屡发饥荒,但少林寺却一直很兴盛、发达。可见佛陀所说不谬。

后来,佛陀禅师又到洛阳,将度化有缘之人。当时有一个小孩,名叫慧光,才十二岁,在天街之栏杆上反踢毽子,一连踢五百下,许多人都在那里围观,佛陀见后,也甚感奇异说:“此小儿毽子踢得这么好,若修学佛法,必定也会出类拔萃。”很想度化他,就用拐杖打他的头,小孩被打就叫了起来,其声音宏亮、清脆,佛陀一听,知是道器,就问他可愿意出家,慧光曰:“出家正是我之本愿。”佛陀遂度化之,后来果真成为一位得道高僧。其事迹另见别传。

后来,佛陀禅师又令弟子道房度化沙门僧稠,教他修习禅定。佛陀行化东土,唯此僧稠与慧光称得上是得道之贤弟子。到了晚年,佛陀便不再参预佛界之事,让诸弟子自己修行,他自己则单独移住别处。曾感得一善神,常随卫护,佛陀常设食祠飨之。临终时,他亲手在房门之壁上画了一幅神像,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