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悲寺的行脚僧们认为: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执着。通过行脚,可以破除痛苦。同理,行者们可以触类旁通,哪里有烦恼,哪里就有执着。比如,你为消化能理虚弱而烦恼,那就可以透过引发身体各种不适的饮食习惯看看,哪些现象底下的本质是什么?呵呵,也许你将发现自己是个贪食的家伙,而且还不爱运动!然后,你还经常苦恼自己脾胃功能差。不过,破除内心的执着,关键是破除引发“我见”。不是破除这个肉体的“我”,是破除把肉身发展为超级烦恼平台的“我见”(分别心的显现)。
2
再来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既然深埋在每个人内心,一伙行者去行脚有什么用呢?
我猜想,有极少数人可以孤独地面对一一些精神困境,而且去突破这困境。
但这样的人,却往往不喜欢群体生活。
行住坐卧,置身于同行的视线类。
这实际上接近时空(空间)上的“无我”状态。
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下山,就有部分原因是过不惯这集体生活。
3
此时,大悲寺僧人的思维模型,依然有作用:
你害怕群体生活,是因为内心有个“我执”。
放下这个“我执”,你就能秒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妙意了。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佛学分类视频推荐
-
2:25:34
-
25:58
-
17:33
-
36:46
-
5:06:26
-
1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