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西来白马寺,佛光东渐遍中华

白马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汉明帝梦见一高大金人,遂派人前往印度拜佛取经,使者在今中亚地区遇到两位印度高僧,于是一同返回洛阳。因为他们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汉明帝便将为他们修建的驻锡之所称之为白马寺,“寺”则来源于两位高僧之前暂居的鸿胪寺(主管外交、民族事务的部门),从此我国的佛教场所都称为寺。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与白马寺有关的四首诗词。

正门

一、《宿白马寺》 唐·张继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鼓楼

当年白马驮着经书来到洛阳的故事,早已归于空虚。而今只有残墙断碑,是当年留下的遗迹。躺在茅屋里,外边萧萧秋风吹起,一整晚的雨滴声,困住了我愈加浓烈的思乡之情。

张继是晚唐人,一首《枫桥夜泊》千古流传。洛阳是唐朝东都,白马寺作为名刹,按说不应该荒凉,但晚唐时期,政治黑暗,天灾人祸不断,之前的安史之乱中,朝廷军和叛军曾在此大战,即使是繁华无比的东都,也只能归于衰落了。等到张继借宿的时候,白马寺已是残破不堪了,或许正是萧瑟的环境,加重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白马寺晚泊》 宋·秦观

蒙蒙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

人物渐稀疏磬断,绿薄丛底宿鸳鸯。

钟楼

晚上,下着蒙蒙细雨,黑暗中我回到池塘边。远处的树木朦朦胧胧,不能细致辨认有多少行。人影和事物逐渐稀少,被稀疏的大石头隔断,绿草丛下面,有一对鸳鸯在夜宿。

作者貌似是为了赶路,直到天黑才停了下来,只能留宿白马寺。因为天上下着小雨,又是天黑,这种情况下,也没办法参观寺庙,在门口的池塘边转转得了。结果,发现一对鸳鸯,在池塘边的水草丛底部休息。不知道是它们自己飞过来的,还是和尚们喂养的。

三、《梦游洛中》 宋·蔡襄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

耿丞血染边场草,留得声名日月高。

牌坊

白马寺门前,达官显贵云集,前来送行的亲友,都是英雄豪杰。耿丞鲜血染红了边疆的草木,留下美好的名声,与日月同高。

作者当时在福州建制贡茶,神游洛阳,故此写下《梦游洛中》十首,这是其中之一。这里的耿丞,应该是东汉名门耿氏家族中的一个,或许是美阳侯耿秉或十三将士归玉门的耿恭。达官显贵为耿将军在白马寺前送行,而耿将军也不负众望,血染沙场,保家卫国,留下赫赫威名。

四、《白马寺》 现代·老舍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

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

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

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齐云塔

这里原本是充满和谐的中州乐土,白马驮着经书远道而来。我初次听到野鹤鸣叫于大石上,鲜明的彩霞映照着古台。寂静的僧人坟冢群里,传来几下敲钟的声音。在梦里,有万朵莲花盛开。如今的劫乱和以前相似,焚香礼拜时,方能领悟佛陀的悲哀。

本诗作于1939年,即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尤其是中原大地,沉沦在日寇的铁骑蹂躏之下,民不聊生。佛像或许见识过很多天灾人祸,但却无能为力,所以说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