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和尚的遗愿实现了吗?河北赵州柏林寺这件文物暴露了真相

(每日一“中国文化史迹”第1134期)我们在上一期提到,赵州和尚在临终前留下11个字的遗言——“圆寂后墓莫设,唯荼毗即可”。也就是说,赵州和尚希望死后一切从简,百姓已苦,不要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去为他建墓塔工程,仅荼毘——一把火烧了就行了。


(赵州国师之塔,1920年代摄于赵州柏林寺。本社图片版权所有)

虽然赵州的遗愿是出于佛家的慈悲心,但由于赵州的威望太高,在他圆寂后,惊动了赵王,为他建造了墓塔。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赵州和尚)八十岁时,于赵郡开物化迷,大行禅道。真定帅王氏,抗拒朝命,然却偏归 心于赵州和尚。赵州和尚最后坐化之时,将麈拂交与王氏,曰“老 僧平生用不尽者物”。凡所举扬,天下传之,号赵州法道。《赵州和 尚语录》大行,为世所贵。和尚八十岁传道,一百二十岁入寂。赵王 造雁塔,竖丰碑,谥之“真际禅师光祖之塔”。


这座墓塔长什么样呢?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栢林寺大砖塔底层入口上方,题有“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 光祖国师之塔”。此塔明显是元代建筑,但后世恐怕也已是几经修 缮。砖塔建造,乃是先筑双层方坛,上承八角基座,基座雕饰极尽 华丽,再于其上筑造莲台,莲台上更立七层砖塔。砖塔底层高度最 高,第二层以上层高骤然降低,越往上升,塔身越是收窄。砖塔各 层均以中拱承圆棰双轩,整体全为砖结构建筑。塔顶之上有相轮, 河北赵州(赵县) 栢林寺 相轮呈两头尖、中间大,状同天宁寺木塔。


谢谢您在浮躁的头条,关注我们这么冷门的文物学术文章(为了适应互联网阅读量,只好略向标题党低头,太正经可能阅读量是个位数。我们做了1000多期了)。愿您有收获,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