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2021年10月03日19:05:02 佛学 1124

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国庆长假来临,想必许多师兄已经盘算好去寺院礼佛祈福了,觉悟号首先提醒大家,假日人多,出行要记得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哦!其次,佛门净地肃穆庄严,有些入寺礼仪,也不可不知。今日,觉悟号为大家略述一二,希望可以给您帮助。


1
入寺须知


■ 沐浴净身,勿吃荤食


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院。


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


■ 衣冠整洁,举止有礼


进入寺院,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 不动诸物,不可越位

寺院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亦不可戏动。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随意摘取。


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凡有人拜佛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参拜佛时,最好靠近佛桌前拜佛,免得他人从你面前而过,打扰你拜佛。

■ 阅经恭谨,拜僧讲究

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阅读。但阅读之前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见到僧人,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


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 听经礼仪

随众礼拜入座,如果自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


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可招手呼唤他人。



2
上香须知



■ 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 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 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


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


众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


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 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 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 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3
轻与重

■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行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轻步慢行不仅是修养,更是庄严。  


■ 说话要轻

言语轻柔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道场的恭敬。要杜绝在殿堂内外高声喧哗、闲谈阔论、争吵詈骂。  


■ 做事要轻

入寺做事要轻,包括担柴挑水、洒扫庭院、穿衣吃饭,不能粗莽,失却谦恭。应该收敛身心,整肃、严谨、细致。  

自我要轻

在寺院要放低自己,勇于缩小自我,降服自心,不可贡高傲慢,将社会上的追名逐利、斗胜好强带入寺院。  


■ 烦恼要轻

学佛就是学习减轻烦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只看好样子”、“人非我不非”。烦恼的轻重,恰能衡量进步的大小。


国庆期间要到寺院礼佛祈福的朋友,入寺规矩提前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 重在生信

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弥陀经中所说“五根五力”,首先就是“信根”“信力”。由凡夫直至成佛的五十二个位次,也是从十信位开始。可见,断疑生信是入道的基础。


■ 重在恭敬

有些人进入寺院一味强调各种规矩,敬香、礼佛、用斋、走路,都见违必纠。殊不知,礼仪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颗虔诚、恭敬的心。

重在求法

大家不能以世俗的贪求心、攀比心来亲近道场,更不能把寺院当成消遣、观光、游玩的地方。如果发心不够清净,不懂得为法而来,就失去了入寺的殊胜意义。


■ 重在利他

寂天菩萨曾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利他是佛法的精髓,也是佛法长久住世的重要因缘。

重在解脱

有缘来到佛门,如果无视解脱之法,只求人天福报,乃至世间名利,那是对佛教的误会和辜负。学佛的终极目标是从各种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超越生死轮回。



如有补充欢迎留言

祝大家节日快乐

吉祥安好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