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桂林市百名摄影家纪录象山景区国庆节日出。
象鼻山——漓江江畔上的一颗明珠,因整个山形酷似一头临江饮水的大象而得名,它与漓水相依,饮漓水而活,漓江因它更秀美。它荟萃了桂林山水的精华,1995年被定为桂林的城徽标志。
在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贯穿的圆洞,如一轮明月静浮于江上,名为“水月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一大奇景,自古便是赏月胜地。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吸引,揽胜之余,留诗写词赞叹这一方胜景。宋代蓟北处士有诗赞曰“水上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细致描绘了天上月、水底月与洞中月三月争辉的奇景。2013年至2015年,象鼻山曾连续三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赏月地”。
水月洞历史悠久,宋代洞旁建有朝阳亭,是人们水上环游桂林的必游之景。游人从漓江乘船而来,游訾洲,泊水月,访古寻胜,其意悠然。一年四季,其景感觉各有不同。宋广西静江知府詹仪之春游而至,春光春水春景让其流连忘返:“泛舟访水月洞,登訾家洲,时亭榭一新,江山改观,怀古揽胜,觞咏忘归”。而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宋代理学家、静江知府张栻在1175年中秋夜来游,只见“天宇清旷,月色佳甚”,以致“因书崖壁,以纪胜概”。”
水月洞高12米,宽10米,面积不大却汇集了历代著名诗人的佳作,现存石刻55件,是世界上容纳了唐、宋历史文化石刻文字最多的水洞。其中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元结题刻的“水月洞”三个篆字,最为有名的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和手札:“玉关青海今安在?麦野桑村送此生”,最为有趣的当属宋代张孝祥和范成大的题诗《朝阳亭记》以及《复水月洞铭》,这些石刻件件都是桂林石刻中的珍品。
拍摄以下作品的摄影师有:周斌、姚继生、何桂明、古灵、吕大姐、秦顺德、肖梅、吴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