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在旅行时很少拍当地人,虽然看到很多前辈在旅行时拍摄形形色色的当地人,却始终不敢触碰这个领域。
有时,看到一些人文气息很浓,或是当地居民生活状态的照片,也很眼馋。很好奇人家是如何与当地人沟通,以及如何拍到那样自然、生动的表情。
因为对于旅行摄影来说,其实有人情味儿的照片才能活起来,这是与拍摄建筑风景截然不同的感受。
于是,我开始尝试用长焦镜头进行“偷拍”,也就是站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街拍路人,只是找不到任何思路。
但这个过程会让我偶然拍到一些有趣的场景,例如、情侣亲热、一家人嬉笑、讨价还价、偶然跌倒或奇装异服的怪人等。
之后,我开始努力让自己与当地人走近,鼓足勇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拍摄。
例如,在与小贩买卖时、街边问路时、夸赞对方美丽,逗逗小朋友,或者直接主动与对方打招呼笑脸相迎等,这样往往会拍到对方善意的笑脸,或者是一些故意夸张的表情。
在反复地尝试之后,自己的胆量也大了起来,从起初的羞涩、被动变得主动起来,从此才发现,拍到他们的脸其实并不难。当然,如果发现对方反感和排斥,还是赶快放下相机,尊重对方为先。
这样的旅游人物照片多了以后,我开始觉得过于单调,只是从这些人的相貌特征中来了解当地。后来,我又开始尝试将当地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放到一起来拍摄,而且最好是行为过程中的记录。
这样的拍摄自由度更大,因为人物在画面中的比重可大可小,而且不局限于正面,侧面甚至背面都可以,只要把人物放在画面中,抓拍对方的行为瞬间,这样的照片纪实性更强。
例如,来到天安门旅游,以红色城楼为背景,拍摄正在站岗执勤的军人,就是一个很简单、很通俗的例子。既有特征性人物,又有当地的环境背景。
当然,在实际旅行中,这样的照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也需要摄影师具备预见性,并适时进行蹲守。
例如,在发现一处代表性景致后,找好角度和构图,并调节好相应的快门和光圈,就等当地人经过时按下快门即可。
这样带有预见和准备地拍摄,虽然准备充分,但也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有时经过的人走得过快,或者经过时的举止姿态并不如意等,这样就需要反复尝试进行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