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2022年07月14日00:36:35 美女 1269

1967年,一群中国留欧的学生,在回国的时候,需要到苏联的莫斯科转机。在抵达莫斯科后,学生们自发组织去斯大林的墓前,为他献上了花圈。他们的花圈上,写的都是正面评价。照片中的四位学生,就是其中四位。然而,看到这一幕的苏联警察一拥而上,把前来祭拜的学生揍了一顿,因为当时苏联国内反对斯大林。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二战时期,一群士兵坐上了火车,他们即将被送往前线,去最危险的战场作战。每一位士兵都在和自己的家人,女友告别。其中一位姑娘,恋恋不舍地走到火车的窗前,看着从窗户里俯身钻出来的男友,这一次分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上世纪60年代,东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们,走上街头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游行,这场活动也被称之为“东大纷争”。起因是因为,医学部的学生,都对学校不公正的研修医制度感到不满,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来抗议校方的不作为。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一位男人被征召入伍,他马上就要离开家去部队了。临行之前,妻子依依不舍地在家门口抱着丈夫,和他在门口拥吻。家里的小猫就站在两人脚下,抬着头看着亲密的两人,画面看起来很温馨。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照片中的这位男孩只有15岁,还没成年就已经成了西瓦煤矿的工人,而且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坐在这里,守着这扇门,运输车到了把门打开,等到运输车离开后,再把门关上。虽然工作简单,但他每天要做10个小时,一天能挣到0.75美元。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20世纪初期,美国的报童,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照片中正在等待顾客付钱的小男孩,名叫迈克尔,他当时只有8岁。可以看到他的身材消瘦,因为当时他刚刚从第二次肺炎中恢复过来。为了赚钱,他不得不拖着瘦弱的身体,继续走上街头卖报纸。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45年,面对盟军猛烈的攻势,德军节节败退。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战斗力越来越弱。照片中是一群德军俘虏,他们在被盟军包围之后选择投降。美军正在让俘虏们站成几排,清点他们身上的私人物品,确保没有危险武器。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58年,莫斯科的街头,一位小男孩带着家里的小猫,骑着自行车一起来街头遛弯。骑累了一人一猫就在街边休息,小男孩坐在自行车上,双手把小猫抱在了怀里,脸上洋溢着笑容,对于这只宠物,小男孩心里非常喜欢。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48年,法国巴黎的一家精品店,把一幅瓦格纳所画的女子油画,放在了橱窗里。恰巧这家店的老板,是摄影师罗伯特·杜瓦诺的朋友。在得知常常有人,在橱窗跟前驻足观看时,摄影师拿起了相机,记录下了人们在橱窗前看画的身影。之所以这幅画会吸引很多人观看,那是因为上面的女子,并未穿衣服。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45年,苏联打进柏林后,德军正式投降。在进入国会大厦后,苏联士兵们,开始在大厦里四处涂鸦。墙上、柱子上,到处都能看到涂鸦的痕迹。上面写的都是战友的性命,以及那些因为战争,丢掉性命的亲朋好友。虽然打赢了战争,但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照片中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年轻男子,名叫Sioma Lifshitz,他是一位犹太人。在上世纪20年代,他跟随家人一起来到了上海,在这里定居,开设了一家照相馆,给自己取名为沈石蒂。1957年,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经营方式,沈石蒂选择了离开上海,再也没回来过。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28年,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一群胖子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正准备一起拍摄一张合照。 因为身材相似,他们组建了一个名叫“三十胖”的胖男孩俱乐部,俱乐部中的所有成员的,都是挺着大肚子的胖子。因为身材相似,他们聚在一起,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身材问题。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世纪60年代,有大批的中国劳工进入了俄国。后来十月革命爆发,有不少中国劳工拿起了武器,加入了革命的队伍,组建了中国军团,和俄国的工人们,一起参加了革命运动。在十月革命中,大约有5万多名中国劳工加入了部队,为十月革命做出了贡献。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20年,苏联红军的士兵们,拍摄了一张特别的合照。为了摆出一个独特的姿势,他们用尽了浑身解数,有的倾斜着身子,有的干脆倒立了过来,最后摆出了一个对称的造型。如果不是身上的军装,他们看起来更像是杂技演员。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这是1899年伦敦,街头有来来往往的马车,两位行人肩并肩地行走,一边走一边聊天,其中一人把雨伞倾斜到一边,想要感受一下,雨是否还下的很大。因为城市里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煤炭,导致伦敦被烟雾笼罩,能见度极低,这座城市也因此被称为雾都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这位少年名叫李庆轩,生于1968年。他17岁那年,为了参军入伍,他谎报了自己的年龄,跟随部队一同奔赴前线。在老山战役中,李庆轩保护了队友,自己却牺牲了。事后战友们收拾他的遗物,发现了一张纸条和两包烟,上面写着:“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他在上战场之前,就已经写好了自己的遗书。这样的英雄,令人泪目。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二战时期,一位苏联的小男孩,手里端着波波沙冲锋枪,眼神坚定地看着远方。虽然他年纪不大,但是他有保家卫国的决心,深厚的士兵们,正在搬运武器弹药,他的任务就是拿着冲锋枪,为大家站岗,随时汇报异常情况。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81年,英国摄影师麦克威尔士,跟着救助儿童基金会,一起来到了乌干达。这里常年干旱,庄家歉收,很多孩子都吃不上饭。一位传教士,捧起了以为孩子的手,他的手很小巧胳膊和手上看不到一点肉。麦克威尔士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将其拍摄下来,当时他的想法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里的真实场景,让更多人去伸出援手,尽一份绵薄之力。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这张照片名叫《饥饿的苏丹》,一位瘦骨嶙峋的苏丹小女孩,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在她的不远处,就站着一只秃鹫,正在等待小女孩死亡后饱餐一顿。拍下爱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名叫凯文·卡特。他因为这张照片获奖,但也遭到了指责,人们都说他是冷血动物。但实际上他在拍完照片后,立马赶走了秃鹫,周围也有救助人员。地上的其实是一位小男孩,他后来也活了下来。不过因为人言可畏,面对无尽的谩骂和质疑,凯文·卡特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尽。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这是北京天安门升旗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对父女,女孩在几个月大的时候被抛弃,是养父捡到并且抚养了她。父女二人这一次来北京,是为了给75岁的父亲看病。期间父亲提出想要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女儿为了让父亲看得更清楚,直接把父亲扛在了肩头,感人的一幕也被身边的人记录了下来。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1965年3月23日,美国首次载人飞行航天任务正式启动,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双人飞行任务。照片中的两位飞行员,分别是约翰·杨和维吉尔·格里森。他们穿着宇航服,进入了双子座三号的座舱,一切准备就绪后,只等飞船发射。

21张老照片:或捧腹、或泪目,不要错过这些经典的瞬间 - 天天要闻

美女分类资讯推荐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 天天要闻

摄影记忆真的是一回事吗?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报纸的编辑在分发作业时,注意到他的一名记者没有做任何笔记。然后,在编辑争辩之前,谢列舍夫斯基开始背诵整个会议,直到最后一个细节。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闻

新刊速览 |《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1期

读者朋友们,手捧这本2023年的第一本杂志,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轮明月升起,或许感慨万千。当我们翻看一张张摄影师们拍摄的照片时,才恍然,影像所记录的过去的这一年,承载着太多的真实与荒谬,欢欣与悲戚。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 天天要闻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

怎么拍好古建筑?旅游摄影必备!现在是疫情期间,不建议大家走动,那现在可以为以后出去旅游,提前做好摄影准备。在遇到古建筑的时候,怎么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摄影自学班这篇教程,帮你准备了6个摄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