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亮了|生孩子竟然要经历这些!

最近被伙伴安利一部韩剧:《产后调理院》,说是槽点满满。通常我是不看这些家长里短的剧的,但是实在是有点火爆,某些公众号都拿它出来唬人了。

那我就勉为其难地看着试试吧。不看不要紧,看了令我心情起伏颇大!

虽然有好的部分,但是不好的部分也太多了吧,怎么能这样去表现呢?那还不把没生娃的朋友们吓退了啊?

先给大家提醒,看剧打发时间,放松心情就算了,影视剧作品不可信!

看了一集,我发现了10大生娃误区!作为助产士,看见这些影视剧作品这样拍,借用李诚儒老师的话说就是: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话说在我看过的剧里面,只有19年《知否》里面的明兰生孩子,让人觉得舒适~

接下来,咱们跟着剧情走,简单地来唠唠这第一集高能量的输出!

首先说说好的地方~

丈夫参与怀孕过程

开篇还是挺好的,孕期保持工作,丈夫全程参与怀孕,替妈妈去上课。丈夫有全程参与怀孕分娩值得表扬!

当然,我们更建议夫妻俩人一块参加课程,有商有量,同步信息。

科普时刻

怎么让丈夫更有怀孕的参与感呢?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一起做决定

让伴侣参与所有重要决定(选择医院、选择分娩课、一起产检、一起做分娩计划等等);

●一起上课

伴侣会发现正在发生的怀孕是有那么多的知识需要了解学习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怀孕;

●一起做功课

一起讨论学习过的知识,一起讨论身体的变化,以及你们的担忧;

●让丈夫按摩

此时正是你培养一位专属按摩师的时候,多鼓励他,你会发现也许你们比之前更加亲密了;

●发展一个睡眠仪式

大约20周,就能感受到胎动了,和宝宝互动吧!给宝宝读你喜欢的书吧!让爱流转起来~

孕期与宝宝互动

在24周左右,胎宝宝就能听到声音啦~

虽然我们不知道胎宝宝能听到多少,但是多跟宝宝说话、互动,慢慢熟悉你的声音,宝宝在出生以后能够分辨熟悉的声音~

有研究表明这有利于婴儿寻乳,也有利于依恋关系的建立。如同剧里所说:“原来这里很安全,爸爸妈妈都在!”

科普时刻:

胎儿能够对母亲的声音、心跳以及身体的振动作出反应,这表明胎儿已经能够听到声音并有了感觉。

不论处于哪个位置,饥饿的婴儿听到母亲的声音时都会转向母亲乳房的方向(Noirot& Algeria,1983, cited in Rovee- Collier,1996)。

胎儿似乎可以学习和记忆。

在一项实验中,给刚出生 3 天的婴儿播放三段故事的录音,结果发现,在播放母亲怀孕最后 6 周经常大声阅读的故事录音时,婴儿更容易吮吸奶嘴。

很明显,婴儿认出了自在子宫中听到过的声音(Decasper & Spence,1986)。

分娩启动,镇定应对

追客户签字,接着破水那段简直了,太飒了。客户问你孩子什么时候出生?答还有两天,话音刚落,破水了~

Ps:影视化效果,羊水流出超多,实际上羊水不会有这么多~

全部人都呆了,孕妈非常镇定镇静地打电话通知医院。此处做得好~

到了医院,丈夫慌慌张张地问:“怎么办啊”?孕妈还反过来一通安慰:“我没事,冷静。”

这么镇定的孕妈,值得学习~

科普时刻

确定的分娩征兆——胎膜破裂(ROM)及羊水涌出也叫做破水,足月早破水,等待自然的宫缩增强就好,通常,在破水后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内,宫缩自然发动。

早破水,应遵循以下原则:

●记录破水的时间

观察羊水的颜色、气味、流量。正常情况下,羊水是透明、无气味的。

●侧卧休息,观察胎动

在家破水后,侧卧休息,并观察胎动,观察有没有出现流血\脐带脱出。胎动正常, 可先在家休息,再按情况决定是否到医院检查。

●不要在阴道内放置异物

不要企图控制羊水流出,不要用手摸,否则会增加感染的可能。

入院后,孕妈回忆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分娩分为4大产程,这部分,依旧是正确的资讯。

科普时刻

照生理变化,分娩可以分为不同的产程:

分前期(宫缩进展期):可以促进宫颈成熟、消退和宫颈位置前移,最终使宫缩持续时间更长、更频繁并且更有力。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与宫缩同时开始并持续至宫颈完全张开。

第二产程(胎儿下降和娩出):宫颈完全张开直至胎儿娩出。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

第四产程(恢复):胎盘娩出,产妇情况稳定后的 1 至数小时。

至此,好的部分结束了。

打起精神!十大误区来了!

误区一分娩都得灌肠

误区二分娩都要剃阴毛

科普时刻

这两点一块说,灌肠和剃毛都是不需要做的!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分娩护理以获得积极分娩经历的建议,里面明确表明阴毛剔除和灌肠是不建议做的。

灌肠可能引发感染,剃毛更是对分娩没有任何帮助。

a.整合自世界卫生组织为获得积极受孕经历而提供的有关产前护理的建议。

b.整合自世界卫生组织有关预防及治疗孕产妇围产期感染的建议。

误区三分娩镇痛

这个地方大概是想表达分娩是非常疼痛的,产妇受不了这种疼痛只能借助无痛针。

但是分娩并不是只有忍受疼痛和打无痛针两种选择。调节呼吸、集中注意力、听音乐、按摩、走动、变换体位等等,都是可以帮助缓解疼痛的。

大自然设计了我们女性怀孕分娩,那必然不会让我们痛死的,想想很多年前还没有药物镇痛的时候女性怎么生孩子呢?

科普时刻

前面建议一起去上的分娩课在这里就有作用了。理解了分娩疼痛的机制,可以更好地接纳疼痛本身,疼痛不是一个坏东西,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物理方法减轻分娩疼痛。比如下床走动一下~

打无痛是有利弊的,关于分娩镇痛,马医生写过文章了,可以搜索《你需要了解的分娩镇痛!》

误区四多次阴道检查

这部分看得我真是气愤啊!

产妇是有尊严的,没有告知,上来就排队阴道指检,换成谁都会感觉屈辱。

科普时刻

阴道检查可以帮助评估宫颈、胎先露、阴道和骨盆。

在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查的时候,应该向产妇解释阴道检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而不是未经其许可就进行。

获得产妇许可后,要解释阴道检查的每一步骤,并且温柔操作。

误区五全程躺着,没下地走动

看了剧的朋友知道,产妇从刚入院就没怎么下床活动过,这样能生出孩子来吗?

能!

孩子是能生下来的,但是如同她描述的那般疼痛和漫长,差点都被死神带走了。

科普时刻

自由体位了解一下?

在不同的产程,按照自身本能的感觉,采用自己感到舒适的体位,用不同的姿势帮我们促进宝宝的出生,缓解各种疼痛。

当然,卧床也是非常重要的休息体位,帮助产妇保存体力。

误区六指导用力

此时已经到了第二产程。

“像大便那样使劲才能把孩子推出来。”请问医生你是来搞笑的吗?

虽然胎儿头部即将出来的时候,是会有大便感。但是生孩子绝对不是拉大便一样拉出来的。

科普时刻

此时可以改变平躺的姿势,利用重力作用。在胎儿娩出阶段,向下用力可能会导致产道拉伸过快、损伤阴道。

在这段时间里,产妇不要屏住呼吸,当她感到想要用力的时候,抬起下巴,缓慢呼吸。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种用力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

误区七腹部加压

看到这里我傻了。吓傻了!

都2020年啦,还有腹部加压的操作,剧里的医生们啊,该去学习了呀!

科普时刻:

腹部加压有造成子宫破裂的危险!!!

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的操作!!!

如果你遇到了,请拒绝!!!

误区八伪袋鼠护理

包好了婴儿往妈妈身边一放,叫袋鼠护理?

又来搞笑!?

科普时刻:

袋鼠护理又叫肌肤接触,婴儿裸露身体趴在妈妈的胸前,中间没有衣物阻隔。

肌肤接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稳定宝宝的血糖、血压、心跳、防止体温过低;

●稳定妈妈的激素水平,宝宝接触妈妈的身体益生菌,有利于尽早建立自己的益生菌体系,还可获得最初的安全感;

●同时肌肤接触促进了新生儿的寻乳反射,有助于新生儿乳房上的爬行直到含接乳房。

妈妈如果不能做,那爸爸也能做呢~推荐搜索阅读

《产后爸爸能做什么?这一招一定要学!》

《暖哭|特殊时期,90后男医生给早产儿做袋鼠护理》

《送给宝宝的第一份健康大礼原来是这个!》

误区九多喝海带汤下奶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巨大的疑惑?原来韩国也要喝汤下奶吗?那生完孩子是不是就要喝汤呢?

不!!!

这是个大大大误区!!!

科普时刻

知道泌乳原理的朋友就知道为啥吃什么和“有不有奶”、“奶多不多”没有任何关联!

直接复习马医生的文章吧:

《世纪谜团!多喝水或多喝汤真的会使乳汁增多吗?》

《担心乳汁没营养?这十个问题可以帮到你!》

误区十产后不能哭、不能吃冰

女主生完后,妈妈感慨道:“我女儿这是经历生死啊。”

女主看到妈妈这么说的时候,被理解的感受使她情感流露,哭着喊妈妈。本来是多温馨的一幕啊,没成想,妈妈来一句:“不要哭,伤眼睛。”虽然也是爱意绵绵,可就很破坏气氛啊。

在孕前,一杯冰美式是女主放松的寄托,现在生完了,也想来一杯。可是妈妈却说:“现在喝冷的,你牙齿都得掉咯。”

“喝一杯冰咖啡就要掉牙齿吗?”这不仅是女主的一疑问,相信也是许多妈妈的疑问?

看到这,又不得不感叹,果然是邻居哈!习俗都相同!

那这些习俗是不是都得遵守呢?它们又是不是都对呢?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科普时刻

流泪,是情感流露的一种,也是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哭伤不伤眼睛我不知道,但是压抑情感,伤身!

我们一直致力于哺育的科普。

能不能吃冰?能不能喝咖啡?能不能吃辣椒?一直关注我们的你一定能轻易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