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因入学的年头年份之差,‘成熟差异’导致较年幼的儿童容易被误视为ADHD(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病症,这几年来已有数个国家的学者从临床观察与研究提出呼吁。
《纽约时报》健康版一篇名《是真的多动症,或仅仅成熟度不够?》的报道。
依年纪4岁到17岁小孩的数据中,发现八月出生的小孩,成为同年级班上年纪最小的小孩,比起九月生的小孩,更容易被诊断为多动症。也就是说,九月出生的小孩,因为多了一整年的身心发展才入学,因而避免被视为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等病症的机会。
过去,医界认为‘多动症’是确实的生理缺失,会严重影响儿童个人发展跟学校学习且需要药物治疗’单一说法,近年受到多国研究者从生理差异与文化发展观点的强力质疑。其中,相对年龄的差距会造成确诊与用药的高风险。
继续凸显这个重要讯息,作为神经认知发展成熟度的指标,相对年龄的差别,在多动症的诊疗上,导致儿童跟青少年确诊与用药的风险上,扮演了重要因素。
所以,呼吁家长、教师与医疗三方,都该给同年级较年幼的孩子足够时间,协助并给予他们机会证明他们的能力。当医生在诊疗多动症与开立药方治疗多动症时,医生必须考虑儿童在同一学年里年龄差距影响的重要性。
《纽时》这篇报道也提到早在2010年美国发表的一篇研究‘多动症诊疗中相对标准的重要性:以确实出生日为证’就发现入学年龄前一个月出生的孩子,比起晚一个月出生的孩子,被诊断为过动儿的比例为8.4与5.1。
另外,联盟发起人李佳燕医师在演讲常提的,2012年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也进行一项年龄从6到12岁之间,九十几万个儿童的大规模研究,发表论文》,他们发现12月(加国入学出生依据)出生的男孩,比起1月出生的男孩,高了30%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女孩的数据差距更甚,少一年的成熟度差异让确诊率高出70%的可能。
2014年,瑞典也发表一篇《相对不成熟度与过动症关联》,同样发现班上年纪幼的儿童比起年长的儿童更容易被确诊与用药,尤其是6岁跟7岁两年纪的比例差距最为显著。研究者因此呼吁,成人对于个别儿童的成熟度要给予更大的弹性,如此才能减少对儿童不当的要求,并改善多动症诊疗的精确度与用药的正当性。
联盟也分享一项由美国史丹佛大学与丹麦国家社会研究中心合作,于2015年发表的《时间的赠礼,入学年龄与心智健康》论文,他们在数万名丹麦儿童的追踪数据中,也发现延迟一年上幼儿园的小孩,在他们到11岁时,他们在‘注意力不足与过动’的评量,可减少高达73%的程度。即使对象年龄提高到七岁学龄的儿童,到11岁时也有类似的差异。
以色列也于今年二月有一篇《以色列儿童使用过动症兴奋剂与班级相对年龄关系》的论文发表,研究者Helga Zoëga同时也对冰岛儿童相对年龄做研究,她从数据看,同年纪中最年幼者比最年长者高出20%到100%的比例被确诊为多动症。她直指老师与医生若用同一标准来看待不同年龄的孩子,便导致多动症错误确诊的风险。
究竟是谁有病?是谁不够成熟?
这一类研究在警告我们,有许多孩子在发展成长期间,只因成人不够耐心的对待而被贬低、斥责,进了诊间。然而,这其中有很大比例的孩子只是需要空间游戏、需要时间发展。我们需要诚实面对这个问题:孩子或许是不够“成熟”,但真正“有病”需要矫正的,是一群严重缺乏慎重与耐心的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