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是许多人的梦想。为什么有人能活得长寿而快乐,漫不经心地跨入百岁殿堂?原因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经常保持着一颗不泯的“童心”!
德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童趣能改善身心健康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心理学家在《应用心理学:健康与幸福》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再次强调,对于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有童心的人很擅长去创造与改变,总能想方设法将日常情况变成有趣的体验。
研究者称,这是第一个关于成年人童趣的干预研究,即使通过短期(一周)的自我训练来培养童趣,也能对生活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减轻抑郁症状。
减少负面情绪,利于身心健康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成年人的童趣能促进积极情绪的体验。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表示,拥有童趣的人,乐于挑战,充满信心,会对所有事物更有掌控感,情绪上的积极正向刺激,有助缓解负面情绪,利于身心健康。
富有童趣的人往往
具有以下物种特质
在人们印象中,随着年龄增长,认知丰富,必然会告别小时候的幼稚和玩心,变得成熟稳重。其实不然,“童趣”看的是心,而不是年龄。富有童趣的人往往都具有以下五种特质:
01
喜欢玩
游戏互动气氛佳
正所谓“游戏人生”,要学会享受生活!例如,通过游戏来缓解紧张感,通过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改善亲密关系。
童心童趣是钱钟书与杨绛二人的幸福婚姻的感情保鲜剂。杨绛曾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很困,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
02
纯粹
情感表达更直接
共情能力很强,非常容易受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成人在表达情绪的能力上退化得太多了,长期压抑的结果就是情绪障碍。
03
异想天开
喜欢即兴而非计划
例如,讨厌循规蹈矩,喜欢用新颖方法完成任务,偏爱有挑战性的、新奇的人或事。
04
表里如一
内外高度一致
儿童应该是最表里如一的了。可是太多的成人却是正好相反,心里想的与嘴里说的明显不同。这种矛盾与冲突也加大了压力感。
05
做人简单
懂得给自己解压
童心带来幸福,还在于简单。心简单了,世界也就不会复杂。特别是在应对压力时,那些“简单”的人很会给自己解压,抱着放松的心态做事,效果反而会很不错;而那些工于心计的人,通常都会觉得压力大,老得也快。
特别是三类成年人
要多增加些童趣!
中老年人
老年人常说“都这么大年纪了……” 实际上,忘掉年龄才是保持年轻活力的秘方。
美国有调查发现,长寿老人往往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百岁以上老人“自我感觉年龄”平均仅为83岁,65岁老人往往感觉自己才55岁。
带孩子的家长
家长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就不能总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孩子相处,要多一点童心,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与孩子一起创造充满想象力的儿童世界。
有不良情绪的人
态度决定行动,行动也能带来态度的变化。人之所以觉得生活一成不变,是因为每天用同样的方式来过不一样的生活。
建议
容易情绪不好的人,不妨试着做出一些“有趣”的改变,用行动带动着转移注意力,慢慢缓和不良情绪。敢于尝试让生活千变万化,相信会有不同体验的收获!
教你四招
做个“老顽童”!
“老顽童”常常是众人的开心果,是家里极为重要的一宝。而想要拥有童趣并不困难,每个人只需要进行短期的训练,就能体验到充满童趣的生活。
增加生活的随机性
例如,通过掷骰子来决定家务分工;尝试用不同方式做同一件事,如找出回家的“100条路径”;将日常事务换成更轻松愉悦的方式来做,比如做饭时播放一些喜欢的音乐。
捕捉身边的变化
保持好奇心,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例如,坚持听新闻,了解天下事;观察每天路上有什么新事物等。
追忆童年
童年时光无忧无虑,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或者外出游玩等,回想起来就不禁让人嘴角上扬。
建议
不妨回到童年时代居住、生活、玩耍过的地方,故地重游、旧梦重温,玩玩幼时的小游戏,翻看以前的照片,可以使童心再度萌发。
多交童友
多和孩子一起玩耍,感受孩子的思考和娱乐方式。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多与子女、孙辈相处,保持年轻心态。
一些国家流行“老幼同养”的养老模式,即将幼儿园和养老院设在一起,孩子和老人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绘画、吃饭、讲故事或到养老院参观,对老人提升生活信心有很大帮助。
资料来源:健康时报、环球网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