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三网联动”筑牢母婴安全生命线

视频监控截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通讯员 苏艳敏 湘潭报道

“医生,医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时44分,湘潭市妇幼保健院绿色通道传来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搀扶着踉跄入院。

当转运床刚抵达妇产科急诊室,新生儿的小脑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医护人员瞬间启动“快进模式”,消毒铺巾、托举保护……11时45分,伴着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此次接生在急诊科、妇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紧密配合下“完美收官”。整个产程从发现紧急情况到胎儿娩出仅耗时1分钟。

这场惊心动魄的急诊“分娩”接力,恰是湘潭市织密织牢“管理网”“救治网”“技能网”,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母婴安全防线的生动注脚。

“管理网”:一套分级管理的标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新生命的诞生,谁都希望过程顺利、母婴平安。然而,随着生育政策调整、高龄孕产妇增多,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

“目前,湘潭市高危孕产妇占比较大,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关口前移,织密母婴安全保障服务网络,是夯实母婴安全的基础。”湘潭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高危孕产妇健康风险,全市建立了“筛查-评估-分类-追踪”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筛查妊娠风险,按“绿、黄、橙、红、紫”五色分级标识,对红色高危孕产妇实行“一对一”专案管理,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在雨湖区妇幼保健中心,姜女士的孕期档案上,醒目的红色标签见证着特殊守护。这位患有精神障碍的准妈妈,曾因担心影响胎儿抗拒治疗。

在姜女士的整个孕期,雨湖区妇幼保健中心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追踪姜女士的产检情况及近期现状,耐心促使其规范服药,并多次开通绿色通道协助患者入院治疗。同时,该中心积极联动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市中心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一对一”交流患者病情,构建紧密协作模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及保健方案。

姜女士向雨湖区妇幼保健中心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谢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爱。遇到你们,是我和孩子这一生最大的福气。”经过几个月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管理,姜女士病情逐渐稳定,最终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对“红色”标签产妇进行产后访视。

这样的温暖守护遍布莲城大地。

全市组建453个家庭医生团队,按照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务的方式对辖区孕产妇进行重点管理;构建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县市区妇幼保健院(中心)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妇幼保健联合体,持续深入基层开展管理指导和技术帮扶……

近年来,湘潭市将妇幼健康体系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综合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通过体系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湘潭市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率达100%,真正实现“重点人群全守护”。

手术现场。

“救治网”:一张覆盖全周期的网络

4月7日,刚刚产后十几天的罗女士,因为大脑静脉窦血栓这一孕产妇危重并发症,经历了一次与死神的博弈。

当天傍晚,因持续性头痛、左侧肢无力,且伴有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罗女士被紧急送往湘潭市中心医院。入院后,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医院第一时间开展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为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考虑到患者是产褥期,且目前处于脑梗死急性期,湘潭市中心医院第一时间向市卫健委报告,并立即启动院内及区级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组织急诊科、神经内科、妇产科、介入科等进行mdt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同时,该院急诊卒中团队紧急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实施取栓、溶栓治疗。目前,罗女士正在接受药物及康复治疗,恢复良好。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首先要保证‘生得安’,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救治是母婴安全的重要保障。”依托这样的共识与常态,湘潭市各级卫健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成立母婴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建立职责明确、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行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畅通救治绿色通道。

同时,湘潭市坚持以重预防、守底线、明责任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孕产妇安全管理网络的作用,深化专科和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

多学科协助救治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

比如,作为湘潭市疑难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湘潭市中心医院承担着全市产科疑难危重症,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的预防、监护和诊治,并与市县医院以及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紧密合作,可随时启动救治绿色通道,实现危重孕产妇会诊指导和双向转诊,提高湘潭地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和成功率。

2024年,湘潭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成功抢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302、1408例,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9.67%、99.93%。

湘潭市首家“早孕关爱门诊”揭牌成立。

“技能网”:一个上下联动服务的体系

今年3月,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早孕关爱门诊”揭牌成立。这是湘潭市首家“早孕关爱门诊”,通过“早孕关爱”特色服务,为早孕期女性打造全周期、多维度的健康管理平台。

“引导以妊娠为主诉的孕早期女性在早孕关爱门诊首诊,是希望能够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早孕妇女提供全程关爱服务,做到关口前移、精准干预、全程宣教。”湘潭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早孕关爱门诊”是深入贯彻国家“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战略要求,积极响应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号召的生动实践。目前,全市正全力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至2030年,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

湘潭市首家公立医疗机构产后康复中心(月子中心)。

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到产后康复,湘潭的母婴健康服务“技能网”越织越密:在全省率先开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试点工作;湘潭县定期在乡镇设立流动孕妇学校和家长学校,岳塘区以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母婴安全健康宣教,提升全社会母婴安全健康素养水平……

在优化服务项目方面,湘潭市统筹实施“八免三救助”出生缺陷防治公共卫生服务,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11个项目服务指标均达90%以上,居全省前列;实施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代谢病筛查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期的三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8年的100.81/万下降至2024年的90.57/万,阻断884例严重致愚致残缺陷儿出生。

在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里,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有最坚实的依靠。

“母婴安全是场生命接力的马拉松。“湘潭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当前,湘潭正朝着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将从生命起点守护到长期健康管理,持续优化孕产妇健康管理机制,为她们撑起更有力的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