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口大县”试行育儿补贴:二孩2000元,三孩7200元

5月16日,安徽一村民向九派新闻反映,其所在的县推出《家庭育儿补贴实施办法(试行)》,生育第二个子女,给予一次性补贴2000元;生育第三个子女,给予一次性补贴7200元。

当地县政府网站显示,2024年户籍人口229.7万,可谓“人口大县”,因此备受关注。

县卫健委回应称,根据最新通知,二孩、三孩在202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家庭,可携带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子女医学出生证明、一卡通账号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社区)填写申请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建立生育补贴制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实施育儿补贴政策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时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届时在育儿补贴方面会有直接的惠民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安排。

他还指出,人口问题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和动态研究的重要问题,要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方面的成本,要大力发展托幼一体化的服务,为需要进行托育服务的家庭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务。

【1】县卫健委:会积极推进免申即享

一名计生专员称,最近其向所在村民下发文件,目前收到三四份申请表,有不少村民前来咨询,也收到过外村的咨询电话。“就我们村子来说,大家对于这个政策非常支持。”

当地一名干部也表示,这是初步登记,政策属于摸排试行阶段,分批分步实施,首批已上报完成。

同日,九派新闻以市民身份咨询当地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文件目前处于试行阶段,旨在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符合2024年1月16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若干举措》要求。

在申请时限上,上述工作人员称,原则上可在子女出生三年内进行申请。由于相关线上申请软件尚未开通,目前无法实现“免申即享”,仅支持线下申请。“现在很多市民在外地无法及时申请,所以呈现陆续申请的状态,申请人数总体不多。未来,我们会积极推进‘免申即享’,简化流程,实现异地办理。”

其补充,除了生育补贴外,当地为鼓励生育还出台了一系列其他政策,如在假期方面给予支持;在购房政策上,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也有一定优惠。

《办法》中提到,夫妻双方或任意一方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含聘用制工作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的,需向所在单位申请,由单位承担资金发放;其他人员由子女户籍所在地县政府承担,申请人需填写申请表,前往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或社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等材料办理。

《办法》表示,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的子女;夫妻收、抱养的子女;已死亡的子女或失踪且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子女;婚姻存续期间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子女均不计入子女数。

此外,《办法》强调,发放育儿补贴是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把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稳步有序推进落实;要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补助对象应享尽享;要加强对补贴对象个人信息保护,严格履行保密义务;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覆盖多层次宣传发放育儿补贴的重要意义。

【2】多地鼓励发放生育津贴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生育支持方面采取了积极有力措施,鼓励发放生育津贴等。

据“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从5月1日起,杭州企业女性职工生育津贴将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

4月,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新四黄塘村甩出“王炸”——《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提出“初婚登记奖励1万元,每生一娃并入当地户籍奖励1万元”。

新四黄塘村促结婚助生育奖励方案。图/新四黄塘村

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国家部署,建立实施生育补贴制度,为符合条件的生育家庭发放生育补贴。

据国家医保局3月8日消息,截至2025年2月底,新增重庆、青海、河南郑州、湖南株洲四地发放对象由单位转为参保女职工,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的流程优化。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为生育一孩并落户呼和浩特市的家庭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万元,生育二孩并落户呼和浩特市的发放育儿补贴5万元(分五年发放),生育三孩及以上并落户呼和浩特市的发放育儿补贴10万元(分十年发放)。

湖北省潜江市出台《潜江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试行)》,对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补贴对象限制为2024年1月4日后(含当天)出生的二孩或三孩及以上。

温州市瓯海区于2024年5月公布《瓯海区户籍人口生育养育补贴发放办法》,对生育一孩的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生育二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生育三孩的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在育儿补贴方面,生育二孩的从出生当月起,给予第二孩每月500元育儿补贴;生育三孩的从出生当月起,给予第三孩每月1000元育儿补贴,按月计算,按年发放,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为止。

2023年10月,《长春市三孩育儿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出台,对夫妻合法生育三孩及以上家庭每孩将一次性补贴1万元。

【3】专家:经济补贴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还可改善

长期以来,中国多名专家关注生育话题,为“生育支持”建言献策。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贺丹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贺丹。图/澎湃新闻

贺丹表示,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对育儿家庭的经济补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包括经济、时间、服务、文化四个方面的支持内容。生育补贴是补需方的经济支持政策。2021年以来,我国20多个省区市的30多个地级市、上百个区县已经实施了不同层级的生育补贴政策,为在全国层面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

“各地生育补贴政策,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育儿补贴(婴幼儿照护补贴)。政府向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发放现金补助或托育服务票券。二是孕产补贴。为减轻孕(产)妇孕期保健、分娩及产后康复、辅助生殖等医疗保健服务费用支出负担发放的补贴。三是福利性补贴。政府直接向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提供一次性/定期现金给付。四是其他生活类优惠政策。如为多子女家庭提供购房、参加社保、交通等方面的补贴、优惠等。”

她认为,尽管各地在经济补贴政策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经济补贴存在认知误区。贺丹表示,生育水平提升有其自身规律,需要综合性生育支持政策共同发力,并要在较长时期内观察。经济补贴政策的目标重在减轻家庭负担、平衡家庭—事业发展、提高人口整体质量,释放家庭消费潜能等方面,而不是短期内提升生育水平。

此外,缺乏全国性统一制度,补贴种类、标准地区差异大,政策执行成本高。而且,农村地区新增支持政策较少,还没有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同样的经济补贴政策对欠发达地区的生育激励效果更大、多子女家庭更多、人均资源更少。如果没有特殊的、精细化的制度安排,可能加大儿童早期发展的不平衡。”

为解决上述问题,她认为,要建立完善全国性育儿补贴基本制度,明确育儿补贴是婴幼儿照护劳动的补贴;要加强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的衔接,在落实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前提下,引导各地针对本地突出问题,加强相关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生育支持政策的衔接;要实施农村婴幼儿照护入户指导项目,确保儿童发展起点公平,补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九派新闻记者 杨冰钰

编辑 王佳箐 李杨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