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为何这么贵?看完老茶客总结的6点,多年疑惑终于解开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最近几年,充分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力量,一晃就一年,来不及细想。

而转眼,已到了春未尽,夏初临的日子——五月。

五月,注定不凡。

相信茶友们都收到了提醒,今年的春茶预计在五月中下旬便会陆续发货。

虽说好茶不怕晚,但也不妨碍我们对它的期待。

从采摘到制作,再到我们的茶桌上,融入水中起起落落,随后抿一口茶汤,感受它的魅力。

岂不乐哉?

也有不少茶友们等着心急,想尽快喝上今年的好茶。

这不,才五月的开始,我便收到了一位茶友的留言:“今年的白毫银针,什么时候能发啊?我平时都喝牡丹寿眉,想着马上过生日了,喝点没喝过的高山茶勉励一下自己;再者就是价格方面银针也比牡丹寿眉差距太大了吧,我就好奇银针它贵在哪里?”

好好好,将时间告知茶友而后,便在此详细回答这位茶友的第二个问题吧。

白毫银针的价格,为什么比其他白茶都要贵呢?

它的缘由值得我们细论。

《2》

原因一:养分价值丰富。

白毫银针和其它白茶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它的原料是在新梢上采下肥壮的单芽。

颗颗嫩芽,饱满十足。

白毫银针的茶芽,作为茶树的精华集中所在,体内蕴含着不少的养分物质。

拥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类等营养物质;且它的“活性酶”甚至高于其它茶叶的一倍,其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所含的茶氨酸,比起其它白茶来说,可谓是不可胜数。

茶氨酸物质既能为白毫银针带来独特风味,同时补充了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类物质。

光是第一个原因,就不枉被称为“白茶之王”。

原因二:采摘难度不易。

白毫银针的选料,绝对可以称得上“苛刻”二字。

在福鼎当地,有着一个志同道合的规定“十不采”。

比如天气不好,不采;空心芽、茶芽发育不足,不采;虫伤芽、遭受破坏的茶芽,不采......

零零总总汇集下来,便组成“十不采”。

为了采到符合标准的肥壮芽头,几乎是寻寻觅觅边采边挑选,耗费了很多的时间。

实属不易啊。

采茶的成本高,那自然在市场售价方面要比带芽,带叶片,带茶梗一齐采下的白牡丹和寿眉要高出不少。

原因三:采茶限定时间。

白毫银针的采摘周期非常短。

每年春茶季,采摘白毫银针的时间从开始到结束,往多了说,也不过十来天。

算一算时间,它的“花期”太短暂了。

所以,当迎来白毫银针的适采期间时,茶农们便是手疾眼快。

发动全家老小,齐刷刷上茶园里采茶去。

摘采时,更是恨不得有着三头六臂,能多采点。

毫不夸张地在与时间赛跑。

如果遇上茶芽发育不密,一棵茶树只有少部分芽头达到肥壮标准,而其余的茶芽才刚刚开始萌发,彼时,采下之后就更费成本了。

原因四:采摘过程中的人力耗费。

众所周知,白毫银针,取的是芽头。

采茶时,因为茶树的发芽方向不一,所以在采取白毫银针时,仅限人工手采。

否则,随意“一刀切”,拦腰折成两截是不可能达到制茶要求的。

如果是那些人工种植的茶园,定期修剪的茶树,摘采相对容易一些,但如果是摘采的抛荒、荒野银针,茶树没有修剪,长势较高的呢?

举荒野银针为例,分布零散,藏在深山,路程颇远,并且还时常与杂草灌木共生一处,想想就觉得费劲了。

不入茶山,怎知春寒。

茶山上的气温低,茶农们需要忍受风寒,长时间弯腰伸出手逐颗采芽。

采一万颗芽,就意味着茶农至少要伸出一万次手。

哪怕天气明媚,从早采到晚,一名熟练的采茶工一天采下的茶芽,制成成品后不足半斤的情况,也见怪不怪了。

从而导致采摘银针的效益低,人工成本却高。

结合近年来的采茶工情况,采摘的人工支出是占据白毫银针制作成本的一大部分啊。

原因五:制茶难度大。

白毫银针的制茶难点在于:彻底烘干,彻底烘透。

简简单单八个字,操作也能如此简单吗?

白毫银针的茶芽构造有些类似竹笋一般,从外到内,由5-7层紧实包裹在一起。

从而制茶烘干时,操作难度如下:

将表层烘干,但内芯没干透,含有水汽,导致做出来的银针放不久,容易受潮变味,越存茶味越薄。

或者好不容易将内层干透了,但表面却已经烘焦。

两难之下,要想做到恰如其分,刚好能烘到位,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术。

听过这样一句话:“入行做白茶没有超过5年,不敢随便挑战制作白毫银针”。

所以,才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制茶师,操刀加持。

否则花了高价请人采白毫银针,也是徒劳的。

而请技术精湛的制茶师加工,工价要求自然更高。

算下来,不同制茶工艺水准的白茶,成本不同,定价差距自然有别。

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了。

六、茶汤浓郁稠滑。

一分钱一分货。

都知道白毫银针贵,那就一定有它贵的道理。

在一众白茶里,唯有白毫银针,才能实现极致醇柔细滑的汤感。

汤水入口刹那,能尝出鲜明的丰盈胶质感。

内质丰沛,汤如琼浆。

难得,实属难得。

虽然说,高品质的高山寿眉,茶汤照样醇厚,但白毫银针的“淳”与寿眉的“醇”,是不一样的。

银针的“淳”,是需要你在尝茶汤时,反复去啜,小口去品,用舌头去推一推汤水。

茶汤又香又鲜,汤中毫香盈然,连回味也是清爽不已!

比起绿茶,白毫银针支持后期的陈化久存,在岁月的沉淀下,变成了老银针。

而汤水的稠滑感必然再提升一个层次。

《3》

茶待知音,人待同频。

看过一部纪录片,名为《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影片中提到:“茶是一种人生态度,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一片茶叶有多么美好,多喝便会懂。

写到这,本文也就快要结尾了。

想着找出一泡2023年的白毫银针来,再一次感受它的风味。

喝点好茶,犒劳自己。

在茶的道行里,在安静的修行中,升起一股深入且持久的能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