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养方面的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绝大部分人在家庭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可谓是收效甚微。
难道是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够?或是个人学习能力笨拙?又或是学到的教养知识不适合现在的孩子?
诸如此类的疑问,我想很多家长也经常为此而困惑。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学了很多知识,却无法用出来”的话题。
本来,“养儿育女”的观念自古有之,依靠的是代代相传的经验与通过自动模仿父母后的修正,但核心都是根据当前的生活条件而为孩子做出最有利的调整。
我也没想到:本来很简单的“父教母养”育儿常识,现在却变成了一种必须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具备的能力。
我能理解,现在的父母,包括曾经的我在内,会认为自己的不足,是因为上一辈做得不够好,总觉得凡事都要认真学习才能放心去做,教养成功也必定有各种诀窍。
可是当习惯依赖专家后,才发现知识虽然容易理解,但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这就是忽略了教养常识的价值,掉进了“学而无用”的陷阱中。
以下这段文字,是星球‘家长互助共修营’某位球友私信我的教养困惑,就属于我刚才说的这种情况。
“壹心大哥,我看过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也报名参加过一些家庭教育课程。
我现在也深刻地认识到——
● 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内心强大的基础;
● 多欣赏、多肯定会让孩子充满能量;
● 学会有效沟通是引导孩子进步的前提;
● 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是每个父母亲都应该牢记的……
这些观点我觉得非常的好,但是我始终用不出来,有时候还会让孩子觉得在套路他,非常反感我学习这些东西!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方面出问题了 ,你能帮我指点迷津吗?”
这是我在星球‘家长互助共修营’给这位伙伴的答复——
听起来,你在孩子教养方面的学习,是带有很强的“成功”与“正能量”期待倾向的。
可是,若要想取得成功,自己内在的信心与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误入歧途的地方就在于此!
我想,你学习这些教养知识的背后,也许隐藏着这样的“起心动念”——急于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得到“正向反馈”。
比如,你自认为已经做到了:无条件接纳孩子各种的“不端行为”,但是孩子玩游戏、写作业拖拉、上课分心等等现象依旧不断发生着……
于是,你无法接受目前这个事实,越来越困惑了,心情越来越不好了,不就是这样的吗?
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你太相信“通过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可以获得教养成功”这个理性逻辑了,反而忽略或压抑了,可能会阻碍自己达成亲子关系融洽目标的情绪反应。
要知道,你所表述的各种教养道理,它是属于认知层面的推理和分析,而非感性。若要很好地践行这些道理,需要很强的毅力或者意志力!
过去,我们被父母、老师、领导不断反复教导,各种类似于“坚持不懈”、“奋力拼搏”、“为人理智”……等理性逻辑观点早已深入己心。
但对于人内心始终存在,不请自来而又多变的情绪,我们总是羞于承认,不愿面对!
简单一句话就是:道理(认知)是好的,情绪是坏的!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正是这些“坏”情绪,它们会以多种方式促使我们下定决心,帮助我们实现目标,而非阻碍目标的实现。
在亲子关系改善上面,灵活运用“情绪工具”往往比“认知工具”更有效、更方便!
许多和睦家庭中融洽的亲子关系,其实都是来源于真情实感的良好互动,而不是什么逻辑缜密、正确的认知。
要不然,我们总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往往赢了道理,输了和气!”
如果,你要想在亲子关系中真正做到“无条件接纳、欣赏、尊重”,我们自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内核”才能做到!
如果,自己的情绪都无法保持稳定,整天心烦气躁,学习再多的认知技巧,都用不出来!自然就会让孩子觉得,你在跟他虚伪地玩套路。
很多大人并不知道,内在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们是一群希望自己理智,摆脱情绪的人。”,这是一个无人能够做到的信条,哪怕是圣人也不行!
其实,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自我情绪,就会总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生命状态,在与他人相处时就会自动向外索取能量。
这一点,也是很多父母期待孩子能够“听话懂事”的根源所在!
一旦看见孩子的言行不符合自己头脑中“好孩子”的理性标准,便会越看越不顺眼、不顺心。
我的建议就是,暂时忘掉那些充满正能量,看似成功的教养大道理,把目光转回到善待自己身上。
在具体实践中,你可以分阶段设定一个小目标,在一点点完成的过程中,会对自己一点点地信任起来……
这种对自我的信任和肯定,会构成一个稳定的情绪内核,让你与孩子相处时,不需要再向他索取能量。
这样,你就有精力做出让孩子感觉舒服的事,或者自然而然地说出让孩子感觉到温暖的话。
当你完成了这个自我情绪修炼的过程,熟练掌握了情绪管理工具,你才会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充满“感恩”、“忏悔”、“同情”……
最后希望:你能以孩子叛逆为镜子,多反思自己,为自己、婚姻和家庭重新找回生命力,为这个家庭带来新鲜的能量!
【作者】壹心大哥,亲子沟通教练,心灵成长顾问,1对1指导叛逆厌学的孩子父母,在亲子教育与心灵成长领域,发现问题的真相,厘清教养的认知偏差,掌握适合自己的教养方法。
若想了解可吸收的智慧教养方法,可操作的亲子沟通技巧,可践行的心灵成长策略,请私信联系。公众号:壹心大哥(ID:yxdg1974)。